听说在江都区内,每个小镇都有自己的特色食物。比如邵伯镇的龙虾,小纪镇的熬面,樊川镇的小肚······丁沟镇的特色是什么呢?据说是丁沟人水饺和馄饨包得好吃。
大概是我上高二的时候,镇上的老菜市场门口旁边开了家庄桥馄饨。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肉馅饱满的馄饨。馄饨吸入嘴里,柔软如豆腐,不用多余的咀嚼,可以像果冻一样吞食,咽下去之后,舌齿还有馄饨馅的余香。我们那儿的人经常说喝馄饨去,吃馄饨也有说,但是“喝”带有一种闲情雅趣。我们那边吃早餐经常说为“喝早茶”,喝完早茶人们便开始了一天的奔波碌为。
夕阳渐渐西下的时候,晚霞熨烫着每一家的青砖灰瓦,人们肚子跟着又开始饿了,傍晚的时候又要吃晚茶了。“早茶晚茶”,对饮食带有戏称,一般只有懂得品味享受的人才会“喝茶”,而我们扬州人把“喝茶”这一词义,用在了日常的粗茶淡饭上,可见我们也是会把简单平淡的生活过得很有滋有味的。用上“喝茶”这一词,也给自己如果还想再吃保住了颜面。比如我傍晚饿了,坐在家门口的树荫下纳凉,并且喝了一碗粥。路过的邻居撞见了,对你打趣道:“哟,喝晚茶了啊?”然后到了晚上,由于“晚茶”吃得有些早,消化得快,肚子又饿了,你又要吃点菜饭垫垫肚子了,这个时候邻居刚吃完晚饭来你家串门,又被撞见了,邻居会说:“哟,吃晚饭了啊。”你可以对他说:“对,吃晚饭了,晚茶不当饱。”
庄桥馄饨的王牌是雀头馄饨,其实就是馅料还要饱满一点,大一点的馄饨,形似“麻雀头”。舀一勺馄饨送入嘴里,柔软细腻,如果细细嚼一下,会有一丁点硬硬的东西磕到牙齿,那是脆骨。这也是庄桥馄饨的特点所在。馄饨汤是酱红汤,有淡淡的胡椒味和姜味。冬天的时候,喝碗馄饨汤很暖胃。有时候看到老板在厨房里开了柴火小灶,把小钢锅放在灶台上用蒲扇慢慢扇着下面的火口。锅里的红汤水煮啊煮啊,慢慢有了热气,慢慢地又有了沸腾之声,老板揭开锅盖的那一瞬,惹人食欲的热气从厨房窗口游移出来,调动着客人们的胃口。
庄桥馄饨家的干拌面和水饺都很好吃,饺皮和面条都是从旁边菜市场里面的挂面店买的鲜面和鲜饺皮。水饺,馄饨的馅料都是纯手工做的,面条的浇头(一般是雪菜肉丝和青椒肉丝)都是现炒出来的,有股淡淡的碳烧味和椒香味,价格也很实惠公道。在外面的城市漂久了,以至于回家买到一碗诚意满满的馄饨面都有种莫名感动和窝心的意味。嗯,这就是回家的感觉。
三阳河二桥建成后,丁沟镇上原来的菜市场统移到了欧特福商场旁边。以前菜市场西门最里面那家手工面店还在原来的地方,没有走。
上高中的时候,一碗青菜手擀刀面只要两块五,现在物价上涨,五块钱一碗,可是相对于城市里那些面馆来说,小镇的价钱还是很便宜的。
面店老板将刀切好的生面在热腾的锅里过一遍,熟透后用大勺捞出,连着面汤水填进事先放入调料的碗中。再点缀几片翠嫩的青菜叶,一碗青菜刀面就完成了,并且味道很好。
汤清鲜,面劲道,很有味。和现在很多面馆的酱油面,还有放了很多胡椒、葱姜蒜等浓烈调味料的面不一样,它保留了面的清香,调料的味道没有盖住食物原本的香气。
我们也喜欢来点水饺和面条,混煮一起。挑起一撮面条吸入口中,再夹起一个水饺,一口,两口,回味无穷。面条饺子下肚,再端起汤碗嘬两口汤,满嘴回鲜。
吃完了,嗯。
笔者:和风细柳
欢迎点赞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