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密切关注着和菜头的公众号。尽管这个年代多种形式、各式新鲜的公众号层出不穷,微信公众平台早已进入了过度饱和的状态。可即便是这样的状态下,和菜头依然能紧紧的抓住人们的心灵,在关注者众多的同时,从每篇文章下面的评论中也可以看出这些关注者的知识水平以及阅历。
和菜头的公众号亮点在哪?没有独特的营销手段,没有专攻的领域,也没有吸引眼球的形式,可是人们就是愿意等他发表文章。原因就在于他的每一篇文章都用简单平实的语言点出独到的观点,那些被我们忽略的事物,却总会因他的文字而变得特别。他的观点不是那么严肃冷峻,往往会带给你心灵上温暖的震颤。
例如他前段时间发的一篇短文,《小方块》。以一张滚动的方块gif图和阿甘正传的主题曲谈起,用短短大约1000字的篇幅,为读者展开了一幅达观的人生图景。就是这样一篇文章,却每每让我泪目,以至久久不能释怀。而文章后面的读者评论也是亮点。和菜头的文字,激起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澎湃。阅读他们的文字,就像在读自己的心声。抑或是从不同的观点的碰撞中,让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又有了新的理解。
而在他最近的一篇关于类地行星的文章中,他又从两颗行星的关系联想到时间的交错与生命的延续。在多数人都为NASA的这次发现兴奋不已的时候,他却说:“40亿年前,从kepler-452b发射前往地球一个瓶子。在我们抬头望向kelper-452b的瞬间,任务完成。”“寂静夏夜,生命重来”。一段一段的文字,层层递进。在和菜头的文字出现之前,你不会想到这样一个观点。在和菜头的文字出现之后,你再也想不起其他任何的观点。混杂的感动,让人无法忘记每一次与他感动的交流。
这样的和菜头,让我无比的羡慕,甚至上升到了“仰止”的程度。欣赏他敏感的嗅觉,欣赏他平和却不平凡的笔触,欣赏他洞察万事的心灵。
然而我知道,其实这一切都离不开他丰富的阅历。网络作家,网络论战,自媒体,北漂生活……他摸爬滚打的过程,我们不能完全了解,但我们知道的是,唯有阅历,才能让一个人的底蕴真正温和的挥发,笔墨间抖露出人生的大智慧。
也羡慕梁文道,一根笔杆道破天下,最近读他《关键词》一书,章章精彩。见微知著,行文晓畅,观点犀利。每每读起,都不自觉狠狠羡慕一把。然而自己终究是太幼稚和浅薄了,若真想达到那样的水平,真要好多年了。
阅历是一本再珍贵不过的书。在我看来,人的一生,即便阅读再多的书籍,但倘若没有真正的体验生活,体察世间万相,用心体味生活的滋味,那么写出的文章,很难渗入人的内心深处。而有一定阅历的人,才会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提取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认知,才会明白从前在书中读过的种种奇妙感受,才会将生活的苦涩心酸真正吞咽在内心,滚烫焦灼,才能练就洞察万事的眼睛。毕竟,这个世界那么复杂,如果没有深刻的体会,你怎敢说自己已经透彻的了解他?
所以有人倡导“生活在别处”,生活重在体验。尤其是人的青年时期,应该适度的把时间“浪费”在体验生活中。丰富的阅历会给你看得更远的眼睛,在潜移默化中磨砺你的思想,深化你的涵养。在不断跌倒中,你才明白社会的复杂;在不断冲突中,你理解了对生命的包容;在徘徊否定中,你才懂得人生的艰辛。
可是,要经历多少年,我们才能练就一颗洞察世事的心灵?不得而知。但,一篇可以走进人内心的文字,离不开对生命的深刻洞察。
但我们知道的是,曾经的一切所谓痛苦都会化作我们阅历书上的一页页铅字,令我们笔下的文字变得有血有肉。翻阅逼仄的墙头,飞向遥远的天际。
想起了和菜头说的一句话
所以,无论是冯唐的旖旎还是柴静的枯笔,其实都有毛病。而文艺青年大段的铺陈,为什么动人一时,却撂爪就忘?原因就是缺乏这种磨砺。我们就是那赤铜,需要为生活的烘炉熔炼,为历练的铁砧锤炼,最后交由时间的流水打磨,才有本来颜色。
因为什么?你一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