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阅读了一篇老舍先生的《写透一件事》读后感很强烈,里面的很多语句,让我这个也喜欢写点东西的人产生非常强烈的共鸣。
自2019年喜欢在一些自媒体平台写点随笔之后,慢慢的喜欢上写作,喜欢把内心的一些想法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喜欢坐在电脑面前听手敲键盘噼里啪啦的声音;喜欢用文字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同样也喜欢文字带给我的一些小小荣誉;更喜欢通过文字认识了很多同样志同道合的笔友。写作这几年最大的感受是要写自己知道的事情,就像老舍先生在文中提到的那样,写东西非有生活不可,不管文字有多好,技巧有多高,写不出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我的作品大都以记录童年回忆为题材,更多的抒发我对童年记忆的追寻以及记录之前生活在农村的经历。自认为自己写的东西不太高大上,文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如生活在农村人那样朴实平凡的语言,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美。我的文章里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更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儿,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或许这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几年写作感受的第二点是写作真的是需要灵感,生写硬挤凑字数真的让人非常难受,记得有一次在马路上看到大部分骑电动车的父母后座都托着要上学的孩子,心中感慨万千,有钱人家的孩子坐汽车,没钱家的孩子坐电动车,同样是车,同样是家庭的希望,或许坐在电动车上的孩子让我更有感触吧!就这样来到单位忙完手头工作本想能文思汹涌的写出一篇让自己满意的文章,殊不知面无表情的稿纸在一旁等着我来下笔,眉毛却打上死结,呆呆的互相对望着,想着如果它们自己有神力可以自己写好,那该有多好啊!此时一个念头浮现:我只想到楼下超市报到,想用食物填满郁闷的内心。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文章无论写的好与劣,都有它自身的风格,都是ta所经历的内心写照,就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所以文章不是用优劣来衡量。真正的写作水平体现在一个人的随笔里。我也看过很多优秀的文章,总感觉很多都是矫柔造作千篇一律拘泥于形式的老套玩意儿。即便是所谓的“创新文章”也大多换汤不换药一个个充好青年装深沉特别没劲。
我热爱写作,但不热爱命题写作。我无法忍受我的思想受到命题文章条条框框的束缚。写文章嘛,放开了写,何必虚情假意文不由衷?真实一点,写出自己所想,这有什么?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以记述的方式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实现交流沟通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就是用文字来丈量内心的远方,在此借用刘彦林老先生出版的《永远唱不完的歌》的扉页上写道:生活的旋律靠心灵去感受,稿纸上每个字都是心脏跳动的音符。愿爱写作之人都以笔为剑,乘风破浪,以墨为锋,追梦逐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