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3537字
望各位伙伴临睡前或刚起床时耐心阅读
学会慢阅读
有所得,知行合一,每天进步一点~
刚开学不久,我一同学,大二的小豪,发现这学期老师讲的专业课知识貌似多多少少都和大一学的都存在着某些联系。老师一提,确实有点印象,但就是记不太清,整节课似懂非懂。dang,既然如此就把大一学的忘得干脆好了,这节课也如法炮制,每天上上课,期末冲刺,下学期扔掉重来。
这是我们绝大部分人的模式,可怕的是,这个模式甚至已经持续了十多年了…给这种模式贴上“投机”的标签我想大家不会有异议,想到投机,便回想常被教训说不要耍小聪明投机,要踏踏实实。但,确实有时候就得投机。所以我们要讨论的是,在学习上是否要投机。
我们是根据价值观做出选择的。之前闺蜜和我说过一种类似平行宇宙的概念:一个人在这个时刻要做出的很多种选择,譬如你现在11点要上床睡觉了,你可能会直接上床、或是先去喝口水、或再看会书等等等等折射到无数的平行宇宙中,每一个你做出的选择可能大不相同,从而导致每个你的“命运”不同。
归根到底,所谓命运就是由价值观决定的,不是什么习惯、性格…不要和说我都有影响,在最重要的因素只有一个,最透切最真实的就是价值观。价值观是什么?我之前就讲过了,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更好、什么最好。以这个标准来看知道价值观才是影响“命运”的最重要因素,有且唯一,这也就是我的价值观了。
回到上面,我们在学习上是否要投机,这是一个选择,相信你们猜都能猜到我会怎么往下写了。这个选择的标准是,能否带给我们成长。显然,“投机”和“投资”两种学习方法都有成长,但,更为显然的是“投资”的成长更大,能让你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除了文凭,知识体系是我们在大学奋斗学习的不二之选。佛家讲“不二法门”就是叫你不要犯二,即不要做个二逼。我也没在说笑,这是真的…
相比仅仅混个文凭,当然是建立一个看世界的体系对我们更有帮助,知道怎样看世界,看到世界的真相,我们才能从本质上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我没说文凭不重要),毕竟,过了大学,我们真正系统地学习知识的机会不多了,大部分的人甚至停止了“学习”。“学好”确实是大学时期的不二法门,特别是知道了建立知识体系这一大学的真相后,我们更要知道我们该怎么选择,不要倔的明知故作(死),用我的家乡话来解释就是“唔好死牛一边颈”。
为什么,我们现在连高中物理、化学的知识,大一所学都忘得一干二净呢?有人说因为没再用了所以用进废退,忘了。但,你长时间不去骑自行车,你就不会骑了吗。并不会。
知识可以分为记忆型学习,也就是背的公式知识点,和体验式学习,通过身体感受来学习。举个例子,大家看我指令跟着做,现在你坐着或站着,把手举高,目视前方,顺时针画圈,一直画,边画边往下移。
▼专人示范
下来之后,你会发现方向竟然变成了逆时针!这个教会你,换个角度看。以后你想到换个角度,就能想到这个动作,反之每当你做这个动作就能想到换个角度看。
那我们得怎么把记忆学习习得的知识记牢呢,难道是和体验式学习联系起来?这么想当然好,但事实是,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能和体验式学习联系起来的。那得怎样才能把这些记忆学习习得的知识内化成我们的知识体系呢?
首先,我们得看到“学习”的一个矛盾。庄子 内篇 养生主第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知识是无限的,但人的寿命是有限的。我不是在倡议各位索性不要学了,相信大家都没误会我,我只是单纯地要指出这一个矛盾:我们精力有限、大脑容量有限,但知识无限,乐观地我们是要寻求解法的。
既然大脑不够好用,那我们可以借助外部工具辅助学习,这也是今天主要想和各位分享的内容:如何建立一个资料整理、知识体系并妥善管理。
分工的时代,我们得有分工的逻辑。
大脑负责分析、处理、调动工作记忆,外部工具负责分类、储存、调取。知识不仅限于我们记住的,记不住也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内外知识体系是我们所需要做的。外部工具推荐大家使用时下一些比较热门的笔记就够了,例如: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等。下面主要分享(以有道云笔记为例),如何利用这些工具,跟阿何学的~
想象一下,你的另外一个大脑就是有道云笔记,你可以任意调取你想看的资料,比我们的记忆更加靠谱的是,他记录的更完整、更细致。做到这一点,建立一个快速的搜索调取系统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给资料分类
原则一:不能太细也不能太宽。
可以看到有道云笔记左边的界面就是我们的文件夹和按其他条件归类的快速访问通道。最新文档:最近编辑过的文档;与我分享:别人分享的笔记;我的文件夹:我们的外部系统;回收站:删除了的笔记暂存站。
我们主要是在“我的文件夹”里进行第一步的分类工作,增加分类文件夹来管理我们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新增文件夹不能太多太细,这样反而会降低效率,也不能只有一两个文件夹就把所有东西塞了进去,中庸嘛,就要做到合理有序,简洁高效。举个例子:资料收集(在网络上看到的文章信息)、学习记录(读书笔记、上课笔记)、内容创作(原创文章、工作汇报)、拍照文档(需要拍照保存的文档)、琐碎记录(其他杂七杂八的信息,比如我准备要买的几本书等),这五个估计已经够用了,在这些文件夹里也可以新建小的分类文件夹进行细化的分类。
PS.如何把网上的资料迅速保存到有道云笔记里?
下载浏览器插件,想保存什么就保存什么。
微信看到的文章要先关注公众号绑定账户,然后就可以在推文右上角进行保存。
原则二:体系合一
某些有很强的共同属性的,我们可以放在同一个文件夹里,比如:我们把所有的读书笔记放在“读书笔记”文件夹里、把在学校上的课、购买的网课的听课笔记放在“听课笔记”文件夹里、把和PPT技巧的文章放在“PPT同类文章”文件夹里…
但可能会出现一个问题,如果我要看所有和PPT相关的资料时,他可能躺在多个文件夹里,譬如和设计PPT有关的书的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文件夹),、PPT相关的网课笔记(听课笔记文件夹),和PPT的一些制作小技巧(PPT同类文章),这样的操作反而令我们想看同类资料变得麻烦,如何解决?请看原则三。
原则三:标签聚合
这个原则旨在把不同来源但属性相同的信息聚合起来。操作也很简单,我们可以在内容正文前写上“标签:XX”,那么以后只要我们在右上方搜索栏搜索这个标签就能快速定位到相关的文章了。
标签可以有多个,为了方便,我们还可以新建一个笔记单独作为所有标签的保存列表方便我们能在大量资料中找到想要查阅的内容,如,PPT:1、配色 2、动画 3、排版。英语:1、单词 2、语法 3、作文……
养成一个好习惯,把我们放到暂存里的文章定期贴标签、总结,然后移到相应的文件夹里。这样才算化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不要只在微信上收藏了然后就再也没看过了,零散的砖头不是房子,但房子是由砖头砌成的,零碎的信息还算不上知识,我们都懂这个道理,不是吗?
那么其实有时候标签还不够好用,譬如,PPT制作技巧类文章里我最喜欢阿文的,但貌似加一个阿文的标签不太好,还有几个我比较喜欢的PPTer比如柚汉铲、三顿、旁门左道等等,如果把他们的名字全都加到标签上,多了一步,而且看上去也不够简洁,所以我们要运用“索引”文件夹。
以柚汉铲PPT教程为例,我们现在索引下新建一个笔记“柚汉铲PPT教程”,然后到微信保存的文章里找到柚汉铲的PPT文章,右键,选择“复制引用链接”,把链接粘贴到“柚汉铲PPT教程”下,只要你点击这个链接就能自动跳转到相应的文章。千万不要这一步嫌麻烦,当你的资料达到某个数量之后,你会发现,索引页的神效,更不用说索引客制化了你的偏好的体系,根据自己的喜好从大类中分了小类又不会影响整个资料库的秩序。
▼我的文件夹,供参考
知道了工具、方法论之后,就立刻用,立刻用,立刻用。不要说等明天起床,有空再弄,现在立刻下一个笔记软件,几分钟建好相应的文件夹,然后开始每天填充东西进去。今年2月份的畅销书《5秒法则》,说当你要开始做某事,发现要犯拖延症的时候,你就在内心中,倒数5个数:5、4、3、2、1!行动!就能很有效地解决拖延,让自己立刻动起来,建议看完本文后立刻试一试。
既然我们把笔记工具当作外部的大脑,就要定期的整理更新,每天结束后复盘,整理一下今天的资料,归档,每周结束后复习一遍,要用,才有效。相信我你把当你看到你的个人创作文件夹里久久没更新了,你会忍不住地往里面写东西的,如果你还充了个年费会员,我猜就会产生不写就白给钱了的感觉,往死里写。希望大家都能多思考多写写,真写就是真思考了,当你真写的时候你会格外注意的你逻辑,所以不得不对某些概念、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信我,如果你能坚持定期输入、整理我们的外部知识体系,你就已经把99%的人KO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往往是,他比你多想了一步多做了一步,随着时间的推进,他就比你想的做的多百倍千倍,我们的成长总是如此,绝非是线性的,更像是(1+r)^t,只要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最终的成长是十分可观的,甚至当你习得了某个关键知识点后,你就能突破成为前10%的人了,用一个例子类比则是,从60分考到80分,我们认真点听老师的,按老师的来做就可以了,但从85分到90分及以上,越往后,你要多得1分比之前的得20分(60-80)更难了。
共勉。
FIN
欢迎投稿
欢迎投稿
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