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电影比作考场作文确实有些奇妙。
但思来想去还是有几个理由能让本喻体扯上点边——影片一般在一定的框架内构建故事,表达制作者的情感色彩和思想观点,反映社会形色呼应时代大背景,侧面反映制作组的功底,上映后免不了会被各路攥着简陋小纸的人花两个多小时阅卷,在多方思想碰撞和言语拉扯中得到一个合适的分数。作文大致也是这么回事,没那么夸张罢了。
《银河补习班》的评分并不高,网上负面评价较多,入不了优秀作文的行列,但就我个人根据其多方面表现的分析,它更适合插标作文的位置,至于这根标杆插在哪个分界点上,见仁见智。
从取材的角度看,《银河补习班》主线通过主人公马飞的成长反映了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展现爸爸马皓文独特的教育方式对此进行了探索,愿意重视现实问题,选择较为新颖的题材,响应改革口号,是明显的加分项。
从故事构建和情节安排上,影片主要围绕马飞第一次航天任务展开,插叙其和爸爸马皓文往年相处的故事,并行一条马皓文大起大落人生的副线和一条阎主任(马飞就读博喻中学教导主任)儿子不为人知经历的暗线,故事饱满丰富且完整度较高,叙事流畅,时间线处理清晰,观感较好,就这一点足以搭上及格线。
我个人比较喜欢影片后半段父子俩在旅游归途中走散的情节。父子走散后马飞因洪水困在禹王庙里(这个细节很有趣啊),马皓文不顾解放军阻拦,冒着洪峰将至的风险,用扬声器向被困的马飞传达信息,让马飞自己用脑子想办法自救,马飞最终用门板制成简易木筏、用手电和哨子吸引解放军注意而获救。此前马皓文不断激发儿子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体验式学习让儿子保持学习兴趣、更广泛形象地接受知识,如果去掉这一段,让结果直接体现在考入年级前十而后一路飙升成学霸的话,会显得很没有说服力,使故事落入俗套,情节显得单薄,也显然脱离了马皓文教育孩子的初衷,影片由此降格。加上这一段,是对此前父子俩努力的肯定,使影片进一步升华,照应了马皓文的观点“如果我们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能想到XYZ,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中心思想得以强调突出。在此前昂扬基调的基础上,给了影片一个向下的力,作为一个踏板,让影片更有力地冲向第一个高潮,也为第二个高潮做好铺垫——既然能在洪水中自救,就不会在太空中牺牲。
本片最大的槽点可能是马飞从全校倒数成为了最有可能考清北的人,虽然感觉这可能受限于电影要达到目的只能如此简单粗暴,但还是有点魔幻让人觉得不好接受(算了马皓文都说他是最聪明的孩子)。受限于时长和成本,部分地方处理得太粗糙了,比如阎主任儿子试图自杀的原因(“一帆风顺的人突然受到他最引以为傲领域的打击且无人开导理解而崩溃”被普遍理解的接受度不大,这里需要润色),小高老师的戏份(总感觉很碎还少了些东西)等。这也可以看出,制作涉及面太广,时长受限无法面面俱到,有点像在海面打水漂的感觉。
从人物塑造来看,影片中有几个比较典型的人物——乐观理想主义者马皓文,虽然人生自奥运火炬手巅峰后就开始落落落落落,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还得整天提心吊胆怕被人发现,设计的桥梁塌了的罪名(他背了整个院的黑锅)压身受尽舆论攻击也不怨别人,在儿子面前依然自信满满哪怕下一秒就被现实打肿了脸,满嘴鸡汤“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是箭靶子,你连箭靶子都找不到,干嘛还要整天费劲拉弓呢?”“只要你一直想一直想,你就能做成地球上的任何事”“不要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前妻对此十分厌恶:“你是什么洗脑组织吗?”(虽被人诟病,但是灌鸡汤真的是他的人物特色);悲观现实主义者馨予,马皓文前妻,马飞母亲,非常现实(没啥幽默细胞,喜欢一针见血,她和丈夫老孟相处像是在讲相声,老孟逗捧兼顾,她负责拆台),也非常务实能干,有恨铁不成钢和失去对孩子信心的矛盾心理,因工作疏于了解孩子内心,是部分家长的现实写照。当然,比较典型的形象立体度没那么强,人物的特征会被夸张,这使得影片戏剧性更强,冲突更加激烈。
存在问题的是阎主任这个角色,他的塑造比较立体,也有点不匀称,让人感觉有点偏向于一个“反派”,他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影片中是被质疑的,在当时应试时的确很有效,但似乎不适合学生综合能力提高。一方面他偏执地固守自己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要求严苛,另一方面又体现出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以及对教育事业的奉献。但影片的处理无意让阎主任给人留下古板的不好印象(而且在很多时候他批评马飞是正当的,而拥有上帝视角的观众很难有同理心),仅仅是几个细节和马皓文的几句话没法让人突然理解阎主任。阎主任确实是值得尊重的教育者。影片认识到了,但表达的时候出了点问题。
从细节设置上,时间线用得非常巧妙,时代事件很好地融入了场景中,如1998洪水(之前提到),1998年教育体制改革深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局领导视察就教育改革问题与阎主任共同探讨),2003年张国荣去世(一群女孩抱着收音机哭),大量时代金曲的运用(这个也被人诟病,见仁见智)。同样也有一些时代的社会现象也很自然地展现了出来,如貌似出现了一点希望的国足(十年后进世界杯有望),马皓文卖血给马飞买电脑,馨予和老孟(原在铁路局工作)去广州做生意等。在如何将国家主旋律巧妙融入重心在别处的电影,影片给了一个正例、一个反例——洪水那段,暗色调的背景中仍可清晰看见解放军疏散群众迅速准备抗灾措施,更可以看到四处都挂着齐心抗灾的红色横幅,这是很中国的场景,此时令人的触动不仅是父子情,还有爱国情感;影片最后切了很多全国各地人民关注马飞一行人返航的镜头,虽然很有必要,但太多太过于强调(明显不如开头火箭发射),重心一下子偏移,让人有点尴尬。
从设计方面来说,《银河补习班》有很多精妙的设计。一是前后呼应——开头桥塌了,马飞说:“那个魔术太厉害了,你能再变一个吗?”此时他爸爸瞬间从巅峰跌至低谷,而孩童不懂这意味着什么,结尾马飞脱险返航,马皓文回以同样的话,此前两人不欢而散,而爸爸一句玩笑再次拉近了父子的距离,消除了隔阂;开头要坐牢的马皓文骗马飞自己会坐宇宙飞船回家,马飞用手电筒照向天空,希望爸爸不会迷路,而爸爸迷路了七年才回家,结尾马飞冒险出舱修中继天线,马皓文用手电筒照向太空,从地球上方看,手电筒的光淹没在一片密集的灯光中,而爸爸的那一束光已经在儿子心中骤然亮起,指明了回家的方向,这次马飞没有迷失在太空中;“对不起,儿子,我是第一次学着当爸爸。”“对不起,爸爸,我是第一次学着当儿子。”二是背景音与场景的配合——学校大会上一声钢琴重音与全校学生的回头让气氛瞬间沉闷,马飞被阎主任拖到外面教训并将他的玩具飞机从楼上扔下时,教室传来《马说》的朗朗书声(这里的处理很好,但不太认同“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的说法,阎主任只是不是马飞的伯乐,并非“奴隶人”,马飞一直在博喻学校就读,且高中成绩优异,并没有“辱于”的表现)。三是旁白,白宇配音的旁白几乎没有违和感,旁白的正确使用使情感得以适当表达,使故事更加清晰,切换更加自然。
从中心思想和情感来看,影片探讨了一些教育的思想,部分有一定参考价值(希望影片全程正确的请去洗把脸,人家只是想着抛砖引玉,引起重视和思考,又不是教育学专业的)。一是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倡导养成“一直想一直想”的思考习惯,这样才能“遇山开路,遇水架桥”;二是提倡体验式学习保持学习兴趣(特别是在孩子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不要过多机械式反复学习;三是要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学习不应止于课内书本;四是吃透教材,把问题分散逐个解决,不要盲目增加额外训练量。
影片最终有了个标准的圆满结局,总体来说是积极向上的基调,父子深情作为一阵悠扬的旋律贯穿电影始终,途中不断有各色的情感曲调汇入其中,流进观众的心中。
从其他方面来说,无论是镜头画面、演员演技、背景配音配乐都非常不错。
这么一段冗长的分析下来,手都抽筋了,标杆还赖在手上高悬在空中不知道在哪落地(当然如果您鉴赏水平高这种事不在话下)。
那我还啰嗦几句。
影片后段,马飞在阎主任和来视察的领导的面前念了自己的零分作文,这篇作文表现出来的画面又尬又萌,让人不禁想起自己初一写的考场作文,大段排比气势开头,接着猛地一转弯开始倾墨尽囊地描绘天马行空的图景,还沉醉其中。
在提议下,十多位老师开始多审这篇作文。
“莫名其妙,荒谬绝伦。”
阎主任毫不犹豫地给了零分,其他两位老师持相同意见。
破天荒地,有三位老师打了满分。
剩下的几位老师也打出了不同的分数。
平均一下,一共22.8分。
好了,你的手该解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