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9"课后反思
据寒假作业反馈,班里大部分孩子都能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而且计算的正确率还能得到保障。再加上学生还有上学期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经验,我便觉得这一课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都很简单,昨晚在备课的时候虽然再次手写了详案,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1.算法的名称取舍
在备课的时候就很纠结,因为在教参上把破十法和去尾法统称为拆数法,其他教学参考书上又把去尾法称作平十法、分开减;之前实习的时候听徐媛老师讲的又叫作拆大数和拆小数。这几种名字都有自己的好处,用破十法和去尾法可以更形象的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用拆大数和拆小数可以更好的记住方法的名字,知道从何处开始计算,且能将更多精力放在算理的学习中。
因为上学期在学习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时,我用拆大数和拆小数帮助学生区分了两种凑十方法,所以这次的课堂还是使用的这两个名字,但是在黑板上写的是拆大数(破十法)、拆小数(平十法)
2.何时进行算理优化
因为十几减9的破十法最后可以简化为几加1,十几减8可以转化为几加2,而我纠结的地方在于何时帮助学生简化算理?如果在十几减9学完后就进行简化,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有利于十几减8减7等退位减法的学习。而问题在于:学生过早学习简化方法,对破十法的算理还能理解透彻吗?
3.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较慢
学生在课上能想到的计算方法主要是数数法,想到破十法和去尾法的学生只是个别。当学生代表分享了破十法后,我看到其他孩子豁然开朗的眼神;当另一个学生分享了去尾法后,其他学生也是豁然开朗的神情。但到了下午,他们的知识又全数交还于我了,于是下午预设的练习课又变成了算法复习课。
不过今天下午上延时课的孩子还都能把这两种算法摆清楚并说清楚,也算是没浪费今天的两堂数学课。至于把算法写出来、运用、优化,就留到明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