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法国插画师 Marion Fayolle 的《小生命Les Petits》 ,它描绘表达为人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自我怀疑、自我探索和自我矛盾的情绪。书中直白的揭示了当父母面对孩子时各种各样的复杂情感,不单单只有无私奉献的爱,还有焦灼、失落、痛苦、绝望、羞耻、愧疚、愤怒、共生、吸食等阴暗的想法。
父母对于孩子而言,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鲁迅先生曾说过:父母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母时,你的内心就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因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什么才是健康开明的亲子关系?
我觉得应该是父母可以提要求,但可以允许子女不听。子女不会因为父母提了要求就嫌他们烦,父母也不会因为子女不听话就指责他不孝。
子女的各种感受、想法、意见,可以在父母那里安全且自由地沟通流动。
父母在给孩子提出意见或要求时,没有居高临下的态度,而是作为他的一个知心朋友,没有不可反驳的"必须这样",没有未经商量的"只能这样",没有试图掌控的“你还想怎样”。
孩子做错事情时,能够倾听他;孩子灰心丧气时,能够接纳他;孩子令人失望时,能够抱抱他。爱不是占有,不是强势,更不是指责。
很多父母想把一块璞玉捶打成自己理想的样子,但通常不成功。你希望他长大后能超越你,但却处处用你的思维方式教育约束他,他如何做到比你优秀?虽然有血缘关系,可他永远不会成为第二个你。把孩子拴得再紧,再舍不得放手,他也终究要学会长大,高飞远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可能一直依附一段关系而存在。
养育孩子的真相其实就是,我们互相陪伴着走过人生的一段路,互相体验人生角色分享美好、温暖彼此,而不是相互牺牲。
所以希望为人父母的人都能明白:父母与子女之间互尊互爱才是最好的教育,远比做一些所谓的“都是为你好”的事要有用得多。
良好的家庭关系是相互理解、相互爱护而不是相互蚕食。互敬互爱互助的亲子关系,才能培养出爱父母的孩子。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够成为爱父母的孩子,而我们也能成为他们成年后的那个温暖的避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