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行当混迹过的我,曾大言不惭看惯了生死,了悟于人生,其实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正因为了解,反而更怕接触到医院有关的一切,特别是身边人。我知道,那个结局不会早,不会晚,而是刚刚好,对每个人都很公平,只是这三天----接连着三天,送走了三个人,且一个比一个离我近。
前天送走的是青岛市原来的大佬,暂且叫他俊哥吧,他在位的时候可不认识我。那天正在办公室里忙着,同事走进来嘀咕了一句话,领导回应声音高了八度,哪天?为什么?后来才对上号,俊哥走了,退休才7个年头。大家对俊哥印象不深,总体评价,没折腾什么,也没留下什么,平平稳稳,也算是好官。大家感叹,有权有势也无用,到头什么也带不走。
昨天送走的是合作单位同仁的公公。约好了白天一同外出办公。六点半开机,看到微信留言,今晨公公猝然离世,抱歉不能一同……忽然想到上周相约,她霎那间的迟疑,我又怎么能读懂她的所思所想呢?后来听说,老人住院已有几日,只是谁都没想到走的这么匆忙。我忽然感慨,无数个看似平常的日子背后,是多少人的诀别和永不再见。写这些个字的时候,脑海中飘过湛山寺某个庙里供奉的名牌墙和那袅袅升起的烟火,幽香逼人。
今天送走的是六楼的邻居阿姨。早上醒来和儿子在床上缠绵,女儿已经开始晨读弟子规。走出卧室,老公嘴里插着电动牙刷急急的说,骑自行车那家老太太走了!谁?就咱们还能说上话的那家,楼上的,孩子在北京的……六楼老太太?对对对……心脏病,一群人刚走,外面烧了什么东西呢。说完他继续呜呜刷牙去了,留下沉默而震惊的我。我们小区三年前开始入住,邻里之间少有来往。楼上叔叔阿姨喜欢孩子,每次见到女儿和儿子都会啧啧赞赏,时间久了,我们互相了解,有事情互相照应。老两口很清贫,儿子在外地,他们二人空巢在家,提起给儿子买房,愁容不展,当娘的心,都懂。女儿放假后,我们举家搬李村小住一段时间,开学回来,一月有余无缘碰面,再次得知消息,却是这样的结局。走出门外,一堆燃起的荞麦冒着余烟,一盒饭摆在一旁。信步走出,忽感一身寒凉。老爷子骑单车的背影一闪即过,老来是伴,福分没享到,伴儿还丢了,何等凄惨。现在想来,阿姨的笑容仍旧历历在目。那归来奔丧的儿子,是否也会为错失的孝道而夜夜痛哭,悔不当初呢?!
人行走在路上,看惯了身边人,身边事,以为可以麻木不仁了,其实风吹草动都在眼底呢。哪怕只是一个名字,只是某某人的某某亲戚,只是楼上楼下点头之交,只是你走了我也不会掉半两肉的现实。即便如此,仍会心痛,会反思,有没有相同的错,有没有未尽的事,有没有做好准备去迎接自己的结局。
由此,得出一直念叨的那句,珍惜当下,不是过去,更不是未来,就是此刻,这滑过的每分每秒。其他的,见招拆招吧。
最后跟送走的人说一句,大家都平安的走吧,兜兜转转,都会去报到的,聚散终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