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草率、不盲从,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传闻所左右,尽力理解那些价值观和我们背道而驰的分析推理方式,克服偏见对判断的影响,这样才有可能得出更为正确、例行的结论。
我们需要靠自己去问为什么!擦亮双眼看清世界!
简言
为了让自己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开始读批判性思维的书——《学会提问》。
这本书的逻辑脉络非常清晰,它将思维的过程具体化,梳理了批判性思维的思考流程,并通过举例做思维体操的方法,为读者搭建了批判性思维的框架,并将值得思考的细节标出亮点,详细探讨了各式各样的思维陷阱,具有很高的实操性。
正文
批判性思维的重点在于如何提出关键问题,其适用范围可以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批判性思维讲究淘金式,深挖对方说话的背后论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结论。接受或拒绝是一个立场,而感情上的依恋绝不应该成为最重要的基础。勤于练习才能养成批判性思维的良好习惯。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理由是什么?这是对论证进行评价的第一步,也是基础。搞清楚了这个结构(以下简称三大点),才能对细节进行揣摩,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要检查三大点中所使用的词语有没有歧义,特别要小心那些饱含感情色彩的词语,它们常常会激起你的共鸣,从情感上降低或抹杀理性思考的作用。
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所谓假设,就是一个看法,通常没有明说出来而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并用来证明其表面的推理论证。价值观假设,就是在特定情况下没有明说出来的喜欢一种价值观超过另一种价值观的偏向。描述性假设,就是没有说出来的关于世界过去、现在和将来是怎么样的一种看法。洞察作者论证背后的价值观,有利于更好的评价他的论证。
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谬误,就是推理中的欺骗手段。书中列举了十几种谬误,虽然不能完全覆盖,但也为大部分判断提供了指导思想。人身攻击谬误(针对个人的人身攻击或侮辱)、滑坡谬误(是指假设采取提议的行动会引发一系列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事实上却有现成的程序来防止)、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偷换概念谬误(指在论证中关键词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一旦不同含义之间的转换被认出来,这个论证就讲不通了)、诉诸公众谬误、诉诸可疑权威谬误、诉诸感情谬误(指使用带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忽视相关的理由和证据)、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乱扣帽子谬误(指错误地假设因为你为特定事件或行动提供了一个名称,你也就合情合理的解释了这一事件)、光环效应谬误(指使用模糊、引发人们强烈感情认同的美德词汇,使我们倾向于同意某件事而不去细致检查理由)、转移话题谬误、循环论证谬误。
证据的效力如何?推理论证中涉及的证据主要有以下几种:直觉、个人经历(此处要注意以偏概全谬误)、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我们可以通过当事人的选择性及个人兴趣来判断是否值得采纳,同时关注背后省略了哪些信息,是否有人为因素)、专家意见、个人观察、研究报告(此处应该提出三个问题:研究结果能采用吗?样本能代表整体吗?调查和问卷的回答真实吗?)、类比(亦要小心错误类比谬误)。考察分析论证中的证据,判断证据是否能用于支撑作者观点。
有没有替代原因?造成结论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需要思考是唯一的原因,还是原因之一(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注意实验中组间差异的替代原因。相关并不能证明因果关系(因果混淆谬误、忽略常见原因谬误)。“在这之后”并不等于“因为这个”(事后归因谬误)。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尽量找出如何获得数据的相关信息。分析一下知道事件的全距和数值分布是不是会对数据多了一个有用的视角。要当心数据使用者拿一件事的结论证明另一件事。先不去看作者或演说者使用的数据,把所需的数据证据和实际提供的数据做比较。从数据中得出你的结论,并与作者的结论进行比较。判断有什么信息缺失了,对于误导性数字和百分比以及缺失的比较。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任何你遇到的信息都有一个目的。识别省略信息的线索有:反驳论证、遗漏掉的定义、遗漏的价值观偏向或视角、论证中所指事实的来源、用来获得事实的程序细节、收集或组织证据的其他技巧、遗漏掉的不完整的数字、图表、表格或者数据、省略掉预测的失误。考虑省略掉的信息是否为论证推理带来了负面效果。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根据论证的理由,考虑备选的结论。完善你的批判性思维拼图。
总结
本书带领我们学习了进行批判性思维的方法。从找到论题、结论、理由开始,在一个结论的论证推理框架中进行一项一项的检查。检查的重点清单这本书也已经交给了我们。对于我来说,需要引起重视的正是这张清单中的内容,而所有的检查又始于对论证推理框架的整体认识。这本书让我原本混乱的思维找到了整理的方法,也找到了关注的重点。这是一本关于方法的工具书,想要真正的拥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必须对此进行大量的刻意练习,才能在阅读和对话中将这一切得心应手地应用。从海量的信息中,努力筛选出真正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这足以让我反复思考和行动起来。
写在后面的话
最近我在得到app看到的关于中美教育的文章,其中有一点很有意思。笔者有两个孩子,在美国生活。有一天,孩子们吵架,儿子生气,骂了一句:“妹妹你是个大笨蛋!”要是在从前,妹妹肯定会起的哇啊大叫,没想到是这一次,她只是气定神闲地回了一句:”这只是你的观点。我不需要受你的个人观点的影响。“
事实是事实,观点是观点。为什么美国教育要从小教会孩子区分二者呢?因为这是获得”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功。
世界是多元的,多元的世界中包含多元的观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排除错误的、片面的观点,拥抱多元的正确的观点?这需要我们积极的思考。批判性思维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承认我是一个毫无主见或者说是不会独立思考的人,前一分钟看了这个觉得对,下一分钟看了相反的说法,便马上动摇和质疑自己,且是毫无根据的质疑,在某种程度上任人摆布。《学会提问》中介绍的批判性思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能挖掘出作者背后的价值观和目的,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推理论证陷阱,让我避开片面和谬误的同时,鼓励我根据自己的价值观,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到了给自己更新换代的时候了!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武器,不断强化自己,形成自己的意见和立场,不轻易受他人的影响,不一味地自顾自怜,这才是真正的进步。列出清单,从现在开始,思考!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