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是个人综合了多个版本的核心观点加以阐述,本着尊重原文为基础去解读。
以简明清晰的逻辑分析,系统性地概括书中的知识关联,不过度推理及过度化书中内容的态度去阐述书中知识。
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读者们多多指正。
上文品读了“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老子提出了修道建德的三大准则:“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这三大准则是大道落实在事物上的作为,即“建德”。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是修道的真实境界,要想理解这句话,就要先理解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手段是完成目的的中间环节,目的一旦实现,手段也就不再有用了。
对于人类来说,手段不是绝对的,只有目的才是绝对的。所以,老子在这里所表达的是手段的有限性和相对性,只有人类所要达到的目的才是极端重要的。
老子先是提出了得道者的做事准则,随后再提出修道者的修身和做事过程。
老子认为,修道建德者行事,对于大事要从小事入手,对待困难要从容易入手,必须心思缜密慎重对待一切困难,不要轻易许诺,草率行事,按照由易到难的规律做事就能获得成功。
继续第六十四章“千里之行”: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上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局面安定时容易持守,事情还没有迹象时易于谋划。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泮:破裂。
事物脆弱时容易破裂,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处理事情应当在没发生时做好准备,治理国家要在没发生混乱时就处理妥当。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合抱的大树,是从微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九层的高台,是从一堆堆泥土建筑起来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的远行,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下章: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任意妄为的人会招致失败,强行作为会遭受损失。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招致失败,不强行作为就不会遭受损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人们做事情,经常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如果能够自始至终地慎重,这样就不会失败了。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所以圣人追求别人所不追求的,不珍贵难得的财务。
学习别人所不愿学的,补救众人所常犯的过失。
以辅助万事万物自然生长,而不敢妄为干涉。
本章的前后内容有些争议,普遍认为是出现“错置”。
所以我把这章分成上章和下章,上章的内容与下章的内容一起不相应,应该是文章在竹简上时,出现混乱了拼接了。
本章在上章的基础上,说明善始善终、防患于未然的道理。
处理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变故之前,治理国家要在它尚未发生混乱之前。
有智慧的人,在尚未发生变故之前,可以预防将要发生的问题。好的政策,在国家尚未混乱之前,可以使社会得到长治久安。
下章意告诉人们,统治者和圣人在治国和做事上,要无为而治,无为而行,辅助万物自然生长,顺应万物自然无为,而绝不横加干涉妄为,破坏万物的自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