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引育留”全链条,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量质双升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关乎千万家庭的期盼,也关系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随着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引人才、育人才、留人才”三个维度协同发力,构建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才能有效破解就业难题,让毕业生“有岗可上、有技可施、有心可留”。

一是要多元对接引人才。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岗位供给是关键。当前,部分毕业生面临“求职难”,而企业却存在“招人难”,供需错配问题凸显。破解这一矛盾,需要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协同,搭建更高效的对接平台。政府可通过政策激励,鼓励企业扩大校招规模,开发更多适配高校毕业生的岗位;高校应主动对接产业需求,举办精准化招聘会,减少信息差;企业则可通过实习见习、定向培养等方式提前锁定人才。此外,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潜力巨大,应积极挖掘岗位空间,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元的选择。

二是要产教融合育人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部分原因在于技能与市场需求脱节。传统教育模式偏重理论,而企业更看重实践能力。破解这一困境,必须深化产教融合,让人才培养紧跟产业变革。高校可联合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开设订单班、实训基地,让学生“学以致用”;企业也应深度参与课程设计,提供真实案例教学,缩短毕业生适应期。此外,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在校期间明确职业方向,避免“盲目求职”。只有让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紧密衔接,才能培养出市场真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是要暖心服务留人才。引得来人才,还要留得住人才。许多毕业生在求职时不仅关注薪资待遇,更看重发展空间、生活保障和城市环境。因此,各地需在“软环境”上下功夫:完善住房补贴、社保减免等政策,降低毕业生生活成本;提供创业扶持、技能培训等增值服务,助力职业成长;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丰富文化休闲配套,增强认同感。同时,企业也应优化用人机制,提供清晰的晋升通道,让毕业生看得到未来。唯有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心,才能让人才扎根成长,反哺地方经济。

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多方合力。通过“多元对接引才、产教融合育才、暖心服务留才”的组合拳,才能让毕业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真正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的双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