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没撒过谎?别急着说“没有”。
先来做个测试呗
1
最近在看理查德.怀斯曼的《怪诞心理学》,翻开首页就是这个测试:
抬起你平常用来写字的那只手,然后用食指在前额上画一个大写字母Q。
(这个小测试能大致衡量一个人的"自我监控"能力,同时也能衡量你是否善于欺骗自己和他人。)
那么,这种自我监控能力跟说谎又有什么关系呢?
先来了解一下,自我监控的定义。
自我监控,自我控制又称“自我管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等表现进行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最终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一个过程。其重点在于一个人的自我教导及约束的力量,亦即行为的制约是透过内控的力量。
一个人的自我监控能力强大,就表明其自我约束能力强,同时意志力较为坚定,事业成功的概率也相对较高。
自我监控能力高的人比较注重外人的看法,在意别人是如何看待他们的。
也正是因此才喜欢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比如在聚会或其他公众场合中,能很快调整自我,让自己的行为更适应所处的环境,不会轻易出现失误,但一旦出现,也能及时处理各种情况,以确保将自己的损失(如自己的名誉或其他有利方面)降到最低。
自我监控能力强也很善于操控别人看待他们的方式。
假设A是一个自我监控能力极强的人,来自偏远的山区,白手起家的创业青年,在商业聚会中,被投资者问及有关父母的问题时,你觉得他会怎么回答呢?
面对3种选择:
1.诚实回答,可能错失良机或遇上伯乐。
2.转移话题,不成功便成忍,面临尴尬的局面。
3.虚构事实,有可能一步登天,能一展宏图。
(A会根据投资者的喜好,做出最适合的判断,但哪种选择性高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
因此,自我监控能力强的人更有可能成为说谎高手。
相反,自我监控能力弱的人不太注重自己的行为,也不在意自己的所作所为会对周围的人或事情造成什么影响。
因为他们的行为一般是由他们内心深处的感受和价值观所左右的,不受外界因素干扰或影响,所以就算在不同的环境下也还是"同一个人",用一个成语形容就是“表里如一”。
这类人一般喜静,有时候在人群中会显得孤僻,格格不入,有时候特立独行,在生活中不太会说谎,也不太可能欺骗他人。
嘿,你额头上 “Q”的尾巴朝向哪边呢?
朝向前额右手侧的,有些人画的Q只有自己能够看到,站在对面的人是看不出来的(自我监控能力弱);朝向前额的左手侧的,另外一些人画的Q则只有他们对面的人才能够看到(自我监控能力强)。
ps:还有一类人,在知道这个测试是用来干什么的后,会说服自己改变内心深处的想法,将Q的尾巴撇到相反方向,强迫自己变成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有欺骗自己的嫌疑哦。
2
小时候,长辈们常常讲“匹诺曹长长鼻子”的故事,希望借这个故事来告诫我们,不要轻易撒谎,否则鼻子会变长的。但渐渐地,懂事了明事理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个故事是骗人的,不愿再相信了,往往反向而行。
不知不觉中,人越长大,撒的谎越多,只是每个人撒谎的次数多少,频率高低不同。
有研究表明:人们平均一天说两次谎,说谎的内容通常与情感与感觉有关的,包括观点、感受、对人事物的评价。
那人为什么要说谎?自我需求占主导位置。
通常人们会根据当下所处的环境来调整自己的表现和表达方式以塑造恰当的形象和身份、获得或提高他人的情感支持、影响他人的偏好、赢得他人的赞同等等,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以下5点: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说谎与身份维护、自我呈现和印象管理有关。)
1.为了给他人制造积极的印象或保护自身免于陷入尴尬、不安的境地。
2.为了获得与自身利益相符合的利益。
3.为了使他人显得更好或者是为了他人的利益。
4.为了社会地位。
5.恶意诋毁,两败俱伤。
谎言可以实现这些目的,对人们社会交往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人们才会选择频繁地说谎。
我们生活在需要说谎的社会,充斥着说谎的氛围,面对着各种谎言,身不由己,唯一能做的是从自身做起,自我要求“诚实”。
虽然不应该说谎,但实际上又有谁能真正做到不说谎呢?
在生活中遇到的谎言大致可分为3种:
1.指一些对生活造成有利影响的谎言,即“正性谎言”。
2.指很多不受意识支配的说谎,或者说了也不会对他人造成不利,即“中性谎言”。
3.指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利,即“负性谎言”。
谎言,多正性少负性,多善意少恶意,适当适量,但生活中应该时刻记着“谎言就是谎言,终究会有被揭穿的那一天”。
觉得有用的人儿,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