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是参加自己团队的私董会活动,有时候我做幕僚,有时候我做时间的掌控者,这周日还会继续。按照私董会的流程,很多人是当幕僚,给一个人也就是案主做分析。根据案主所提出来的“夜不能寐”的问题,幕僚们进行提问、分析,反复多次,帮助案主理清思路,发掘问题,但就是不给建议。
通过几次的私董会下来,流程很熟悉,也很受益。人们总是不太喜欢好为人师的人,如果一个人总是给别人提意见、给答案,并不会让人感到愉悦,而是被感到反感。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进入社会多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活法。成年人是很难被教育的,也反感被教育;所以帮忙一起分析生活、工作、感情的现状,那么站在同一立场,反而效果好一些。这也是我从私董会流程中学到的,只做分析,不给建议。
另外又从别处看到并体会到了一句话:只做筛选,不做教育。
要把合适的人从人群中筛选出来,而不是把不合适的人教育好。
这其实是所有商业成功的一种手段,也是细分市场,市场地位等等。直接放弃不合适的人,直接放弃不满足所在公司需求的人,而不是企图把不符合要求的人用高昂的教育成本扭转过来。经常看到很多销售人员,各种各样的销售,经常在一个完全没有意向的客户身上浪费时间去教育客户。仿佛抓住每一个“人”才能显得自己很努力,仿佛那个完全没有意向的人就是他的救命稻草。总是试图用一个高到吓人的时间和教育成本去扭转一个人。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曾经离开的做旅游并且上市的老东家,去一个创业公司做体育旅游项目;体育旅游,说白了就是组织国内的体育迷到国外看各种体育比赛。中国的大众旅游市场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客户早就被大众旅游消费教育到位。但是体育旅游在国内完全是新兴的、细分的旅游市场定位,那么这就需要教育市场;一开始总以为抓住了市场先机,但是初创公司哪有那么多教育客户费用的投入呢,即使投入一些费用就像投石入水,只激起了一点涟漪。巨头们做教育新市场的事情,还能靠着不断砸钱,激起些许水花,有所回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样的教育市场行为显然不够商业。那么就要做筛选,做精准客户的定位与寻找,这些依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如今来看,在一个小众细分市场里,开辟市场,教育客户,成本太高,初创公司根本承受不起;只能靠行业一起来教育客户。虽然行业一起参与,尤其是转型的巨头,或者大资本投入的公司,都增加了竞争;但是只有一家去教育新市场,前期太难,又耗时太久,最后结果也是不尽如人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固然勇气可嘉,但未必是安全可行。
教育市场,往往都会失败,失败的人总是不够聪明。所谓的商业模式,大部分也就是赚钱模式;赚钱必须想办法设计一套模式,然后疯狂地去筛选人,而不是去教育人。否则成本不断加大,回报却难以保证。
所以,无论是平时的为人处世,还是奋斗工作、打拼事业;八个字,只做分析,不给建议;只做筛选,不做教育。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