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暂时代管单位的图书,寒假回来,同事们纷纷前来还书。很多人都说,一个假期,好像有无限的时间可去读书,不知为什么,书竟然未翻一页。我又何尝不是呢,觉得时间太紧,事情太多,心思太杂,没法看书。结果是,带着几本喜欢的书回老家过年,总想找段安静的时间去翻书,一来二去,竟然原封不动的带了回来。
人散去,行走于琳琅的书架之间,好像有阅读的无限可能,心里膨胀着的却只是空空落落。
小时候,所能读的书很少,偶尔不知哪里得来的格林和安徒生的童话,都如获至宝。一本老师赠送的《唐宋词三百首》的彩绘本,被我翻来翻去成了“卷毛虎”,那时候不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的妙处,却能被词人的境界感动,如临其境一般。还有死缠烂打让父母从新华书店买来的《花季雨季》和《青春的足音》,读了不下十遍,好像有了这两本书,青春才有了葱茏的颜色。最喜欢的姿势是躺读,所以仅有的几本书都会躺在枕头旁边,除此以外,还有一袋子冰糖。因为在我看来,躺在床头,边吃边读,是那个年纪最大的乐趣。口目之娱,莫过于此。可读的虽少,心思遨游之际,却有坐拥天下之感。
而今,能读的渠道越来越多,我却少了一些安静的心思。也会老气横秋地觉得,读书应该有一定的条件:一个完美的假期,一个静谧的氛围,一个能深入其中的理由。其实,当读书变成一种类似朝圣的形式,最终只会把自己蹉跎地浅薄无知罢了。
昨天的新闻中,看到的一个十二岁的小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居然用文言写出了《美说》,古风古意,下笔千言。据说其自幼爱读,已经写两部小说约十万字。本以为其父母一定为其准备了很好的阅读环境,不想照片中,简陋的屋子里书籍零落的堆积着,一个少年心思沉静地捧着书,嘟起的小嘴显得稚气未脱,却果真一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模样。
读与不读,无关外界,只在己心。 惟愿不失一颗少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