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7:00,彩虹花和阅汇导师研习营组织的分享培训准时开播。其实前面已经进行热身分享了。冉老师分享的让她的孩子们学习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整理课文内容,看到孩子们画出来的思维导图,真是太富有思维力了!这个尝试,正好今年寒假在我自己的孩子身上试过,可是效果不太好,也可惜今天晚上冉老师分享时间太短,还没来得及仔细学习她如何成功的将思维导图推广的。
江西会昌珠兰示范学校饶华章老师开始分享培训《有效的课堂,这样上》,从他的声音里听到的是认真,听到的是责任。其实工作多少年以后,真的许多老师都会将自己这份职业,培养成自己的兴趣,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干,所以不辞辛劳,不计得失,所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们只是做自己想做的和应该做的,一丝不苟,向所有这些老师们致敬!
饶老师引用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小猴子下山,告诉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当兴趣遭遇不明确的目标,不明确的内容,将会空耗精力而最终一无所得。
饶老师引用王荣生教授的观点,讲了一堂好课的三个标准:一是最低标准。就是教师要知道自己在教什么,教学内容要正确。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可是你细细想想的话,发现,越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往往越容易被我们忽视。从饶老师的讲解里,我感觉到学科素养,对于老师来说太重要了。我们在提倡教育给学生学科本质学科素养,可是如果老师自己学科素养就很低的话,在处理教学内容的时候,非常有可能做不到“正确处理”。如何提高这种学科素养,那就需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不断的去学习以获取。
一堂好课的较高标准,那就是教授者想教的内容与实际教授的内容要相符,老师教的内容要与学生学习的内容相符。那么这个应该需要老师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不被随便的课堂意外引向别的地方以致忘记自己的初衷。而且还需要对学生有很深刻的了解,知道学生会学到什么,能够引导学生能够学到自己想要教给学生的。
一堂好课的理想标准,那就是将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贯穿起来。这里饶老师旁征博引了干国祥老师《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中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交相呼应,告诉我们架构一堂有效的课堂,需要一种有效的框架。
接下来,饶老师讲了构建理想课堂有效教学框架的几个主要内容:教材及解读、三类教学目标、确定方向的准确预习、教学板块、教学反思。
饶老师重点向我们重点介绍了有效框架的预习题。这个问题,饶老师首先告诉我们的是预习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进行预习。从他的讲解里,我听到的是他将一个我们老是在提倡的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具体化和行动化了。我们都知道应该把课堂还给孩子,但是究竟怎么还呢,饶老师在这里给出了他的答案,那就是进行预习,他认为这是学生唯一的独立学习的机会。
接下来,饶老师就如何进行预习题的设计做了具体的讲解。这部分内容涉及到了教材解读,涉及到了目标设定,涉及到了阅读教学在不同年级的要求,涉及到了不同文体教学的要求,凡是涉及到的这些内容,饶老师都做了详细的举例说明。比如文体,饶老师就几乎将小学语文学科涉及的文体都讲遍了:童话类、叙事类、散文类。饶老师还介绍了具体的方法,就是要细读文本,辨析文本,找到核心价值。
最后饶老师讲了预习题的设计原则。他通过一系列的实际案例来讲解的,上下纵横,如一个将军一样驰骋于教学案例与专家理论之上。通过饶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预习就是要让学生产生“悱”和“愤”,他引用孔子的话说:不悱不启,不愤不发。
分享的一个小时很快就结束了,这么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内容,很显然这点分享时间是不够用的。听完以后,在我的脑海里,也只是形成了一个大概的方向。初步留在我记忆中的,是一堂好课有三个标准,实现一堂有效的课堂,需要设计好预习。饶老师讲的这一切所用到的专业术语与我自己的知识储备是不太一样的,有一种艰深晦涩的感觉。于是我又看回放,将重点的幻灯片反反复复的拉着看,渐渐的有些论断与我的经验相重合了。尤其是饶老师讲到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真是让人恨不得赶快试一试。当然,今天饶老师的讲授,因为内容含量庞大,需要在未来的时段里,去反复的与实践相论证,才能够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以饶老师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学习心得:课堂的生命力永远在于实践,而学习的生命力也是永远在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