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没有超高颜值的演员,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反转,没有浓墨重彩的感情戏,甚至全片只出现了两位女演员,连学生都是清一色的小男孩。然而,就是这么一部色彩饱和度极低,连名字都翻译得颇显土气的电影,却拥有洗涤灵魂的力量。
许多人说,这部电影让人明白何为师德,何为园丁。一所名为“池塘畔底”的青少年辅育院,一个秃顶矮胖的代班老师,一群顽劣不堪的问题学生,他们的相遇,居然碰撞出人间最动人的歌声,唤醒了孩童心底最纯真的善良。
春风化雨的歌声里藏着的,是天籁,是善良,是人们对世界最初的渴望。
日记的记录者是克莱门特·马修,一个怀揣音乐梦想的失败老师。他写下的第一句话是:“1949年1月15日,多年在不同领域的尝试失败后,我深信即将面临最悲惨的未来……‘池塘畔底’辅育院,连院名似乎都是特别为我取的。”
灰蒙蒙的天空,漠然半敞的铁门,还有一个躲在门口的小个子男孩,这些是他日记本里记下的第一个场景。这令人压抑的初见场景,被他万分珍重地画在日记的扉页。
它是一切的开端。
走入这里的第一天,马修就意识到自己处境的危机。与其说“池塘畔底”是一所问题少年再教育学校,不如说它是一处充满暴力诡谲的监牢。在这里,校长是牢头,所有学生都是囚犯。没有人被善待,也没有人被信任,恶意与暴行无处不在,“犯错就要被处罚”更是校长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一位学生因为对神父不满,恶作剧戳伤了他的脸,因为没人主动坦白,校长就随便在点名册上念一个名字,被点到的同学只有自认倒霉,接受校长的处罚。而所谓处罚,往往就是体罚。
马修第一次进教室,就接连遭到学生的整蛊,引起全班哄堂大笑。没有人服从他的命令,他们嘲笑他秃顶的脑袋,矮胖的身材,还有他想要维持体面不发脾气的种种窘态。那时的“池塘畔底”,没有人教孩子们懂得什么是尊重。
但是马修来了。
未完待续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