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看《挪威的森林》时,我不到18岁。看它的原因是因为这书在当时很火。少男少女提到村上春树,总会提到这本书。可是我问里面写的什么时,他们总是嗤嗤的对着我笑,让我自己去看。
那时朋友们那坏坏的笑总让人觉得有点儿恼怒,有些难为情同时也有点儿好奇。18岁的年龄,对于青春,对于爱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幻想和猜测。在大学暑假的期间,我记得当时还有那种租书的地方,似乎5毛钱一天。我跑到人家租书店里认真的找,终于找到了一本被翻得掉了页面的《挪威的森林》。
我揣着书急匆匆的走回宿舍,连着看了不知几个小时,凌晨三点多终于把书看完。这本当时被朋友们认为大尺度的书,于当时的我而言,很多地方直白的描写确实是震撼。以当时的阅历囫囵吞枣的看完一次,着实只留下了此书尺度大的印象。没有好好的体会书在写什么,在当时体悟不了这本书要传达什么。
再次阅读已是十几年后的这个假期。有时我觉得书真的是要讲缘分,太早或者太迟都读不懂作者的心境。就像豆蔻年华时没有读琼瑶的言情小说,及至过了那些美好单纯时光,再读言情时总觉得那些情话都是云里雾里,不在生活里。十八岁时,我只能因为好奇而注意到最表面的男女亲密的细节,十几年后我不敢说我读懂了什么,只能说我碎片式地体悟到了书中人物的一些的感受。
相信读过此书的大部分人都记得渡边和直子。他们的爱恋不管是从精神上好还是肉体上贯穿着整本书,美好又畸形,让很多人觉得无法理解。渡边是什么样的渡边,直子又是怎么样的直子?这些都不能简单地三言两语的总结,都得先了解故事背景人物——直子的姐姐,当然还有木月。
2
文中描述直子和姐姐相差六岁,关系很好,从来都没吵过架。姐姐是那种无论做什么都拿第一的那一类型。学习第一,体育第一,又有威望又有领导才能。性格开朗热情,在男孩子中间也很有人缘,也很受老师喜爱。姐姐差不多所有事情都能自己一手处理,几乎没找过谁商量或者求人帮忙。她既不发脾气又没有不高兴的时候。在她身上,是用消沉来代替不高兴的。这种消沉往往两三个月就来一次,一连两三天她把自己闷在房间里睡觉。学校不去,东西也不吃。把房间弄得暗暗的,什么也不做,只是发呆。但这几天过后,她就一下子就恢复得和平常一个样,神采飞扬的去上学了。姐姐很喜欢直子。直子也认为她是个再好不过的姐姐。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再好不过的姐姐,没有任何征兆的自杀了(至少家人是这样认为的)。第一个发现姐姐自杀的人就是当时还是孩子的直子。她去喊姐姐吃饭。在一片昏暗的房间里,她发现姐姐一声不吭的歪着脑袋望着窗外,就像在思考什么。走近一看原来姐姐的脖子上有一根绳子,她在窗前上吊自杀了。
书里面有一段细节描写当时的直子:…我心想得赶紧到下边去告诉母亲,得大声喊叫,可身体偏偏不听使唤,偏离我的意识自行其是。本来我的意识要赶快下去,身体却要擅自把姐姐的身体从绳子上解下。当然,这不是一个小孩子能办到的,我在那里愣了五六分钟,处于虚脱状态,什么都不明白了,就想体内有什么东西僵死了似的。我一动不动待在那里,直到母亲来看是怎么回事的时候还没动,和姐姐一起,在那又暗又冷的地方…
这段文字让人看后有一种深深的沉重和无限的悲凉感。对于当时还是孩子的直子,她的内心一定是感觉到了姐姐沉默地自杀时那种沉重感和极度的不快乐。她从那一刻起就给自己画了一个圈:姐姐都这样的不快乐了,我怎么好再快乐的活在这个世上…
十七岁的姐姐走了,留下了直子还有和她青梅竹马的恋人木月。除了姐姐,直子只有木月。两个人就是一个世界。后来遇见了同样喜欢独自看书独自听音乐并不关顾外界的渡边。三个人,一起和谐愉快的相处在一起,过着他们独特的青春。
青春,无意识,迷茫,无关乎自我。直子一直内心活在对姐姐自杀的愧疚里,觉得自己不应该比姐姐过得更快乐,那样一个从小就比自己优秀一百倍的好姐姐都不能快乐,她怎么能够比姐姐快乐。心理的暗示导致她和木月无法真正的亲密。这也让爱着直子的木月深深的痛苦。他大概是很想替直子做些什么,才会想到在同样17岁的那年选择自杀的方式以求解脱直子内心的负担。木月想得很单纯,很简单,以为这样带走直子对姐姐的愧疚,却不想从此直子就活在他和姐姐的死亡里,无法救赎。直到后面同样选择在森林深处上吊自杀…
活着,有时是对死去的人的一种亏欠。死去,有时相对于活着是一种解脱。
3
木月自杀死后,直子和渡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他们各自逃避,最后又因为彼此都见证了木月的死而离不开彼此。渡边是真的喜欢直子,而直子爱的只有木月。这个世上唯一还有木月影子的地方只存在于渡边的身上。所以直子才像恋人那般和渡边散步,亲吻。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证明木月曾经活在过她的生命里。
心理压抑,愧疚的直子只在20岁生日的那天,在醉酒后,在一番哭泣宣泄里才忘了姐姐,忘了木月,释放出了自己真正的情欲。也只有在那一天,她才能和异性真正意义上的亲密。然而一旦酒醒后,她就更加的自责,更加的觉得愧疚,对姐姐,对木月…
当一个人的内心负荷超标,又无法转移时,他(她)自然也无法正常的活在这世俗里。
直子于是去了阿美寮——一家精神疗养院。在那里,患有精神问题的人们一起自然劳作,集体生活,没有歧视,没有好坏标准。一切都和童话世界里样。每个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现实里的压力,美好得几近虚幻。直子在这样的环境里似乎慢慢地有了好转。
而渡边,自直子20岁生日那天夜里后,一直没见到她。在这没有直子消息的一年里,渡边一边极度的想念直子,竭尽全力的寻找她,一边跟着他新结识的朋友永泽流连于酒吧夜店,混迹于那些醉酒后寻欢的女人堆里。渡边用肉体不停的寻求刺激,同时精神上又固执的钟情于直子。
整本书到此,渡边其实是最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他只钟情于自己钟情的人和物,但是很多时候他又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随波逐流的跟着永泽做着尽管自己也觉得没意思的事情。
迷茫,没有出路,人生没有方向,找不到可以坚持的原则——这绝对不只是渡边的苦恼。而是青春里一代人的苦恼。
渡边的状态是在一年后接到直子来信后开始转变。直子邀请渡边去阿美寮看她。渡边是那样的渴望见到直子,所以他一接到信后就请假前往阿美寮,跋山涉水去了直子的疗养地。在那里认识了有着脸部有着许多皱纹,但是相处让人感觉甚是平和的玲子。
在阿美寮,玲子生活了7年,已经是作为医生看护人和直子住在一起。她们三人一起度过了愉快难忘的三天。书到此处,真的是给了读者莫大的期望。人们都感觉渡边和直子的未来似乎有了模糊的轮廓。
然而,待到三天后渡边回到现实世界后,他又无意中结识了女孩绿子。绿子大胆活泼,世俗接地气。她的父母相继死于脑瘤,留下破旧的小林书店给她和姐姐。对于苦难,绿子真实的面对,坚韧的活在世俗中。她有时幼稚,有时候霸道,蛮不讲理,看黄片甚至和渡边露骨的谈论性。似乎给读者疯疯癫癫的感觉,然而就是这样活泼真实的绿子,从来都只是想象或者谈论而没有放任自己的肉体。她的那股真实劲儿绕在迷茫的渡边身旁,把渡边拉回烟火世界好好的生活。她爱渡边,毫不掩饰的喜欢。可是渡边并不知道自己喜欢着绿子。他在离开直子的十个月里,再也没有同永泽出去混迹女人堆。他开始在身体上,精神上忠于直子,尽管直子告诉他:她并不爱他。
渡边在等待着直子走出阿美寮同他一起生活。未来似乎就在眼前,春暖花开时,玲子来信说直子的情况不好可能需要转到专门的医疗机构治疗…渡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那构筑在脆弱的假设基础上的幻想之旅也在顷刻间土崩瓦解。他不知道直子的再度恢复需要多久,也不确定恢复后的直子是否还有勇气走进和他一起的生活里。
在这种失控状态下,渡边无心生活。绿子的到来他也是熟视无睹。他没有注意到绿子为他留长的女孩模样的头发,更不会想到绿子带着睡衣牙膏在背包里准备渡边一开口就同他回家。绿子伤心的消失了好久,再度教室里出现时也不再理会渡边。四月的春天,五月的春天,渡边觉得空气里弥漫的都是樱花散发出来的腐烂的气息。没有绿子的现实生活,渡边感觉无法过下去,也只有在那一刻,渡边恍然明白自己其实爱着绿子。
他给玲子的信里这般写到:我爱过直子,如今仍同样爱她。但我同绿子之间存在的东西有某种决定性,在她面前我感到一股难以抗拒的力量,并且恍惚觉得自己势必随波逐流,被迅速冲向遥远的前方。在直子身上,我感到的是娴静典雅而澄澈晶莹的爱,而绿子方面则截然相反——那是站立着的,在行走在呼吸在跳动,在摇撼我的身心…渡边在青春的成长里终于能够明白一点自己的内心。他所矛盾的是倒底是遵从自己的内心是对的还是应该做自己该做的才是对的。
4
这不得不让我提起文中人物永泽。永泽能力强,帅气聪明,世故,多情又无情。他总是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在世俗的世界里,他活得很努力,也游刃有余。只要是他想学的语言,他想考的试,他都会竭尽全力的去努力实现。所以渡边去他公寓的时候会看到正在学习西班牙语的永泽。在永泽的观念里:人要有目标的活着,朝着目标去竭尽全力才能算作是努力,否则就是劳动。他还对渡边说: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
对于永泽,我觉得他更像是当今社会里那些精英的影子。不停的逼迫自己变得更好,希望自己展现给世人看的永远都是光鲜亮丽的一面。而不好的一面呢,留给黑夜,或者干脆逃避,永泽的逃避方式就是和各种各样的女孩子留宿。尽管他有一个男人心里理想的妻子类型初美,他还是前前后后和70多名女孩子留宿。他从来都不关注初美的感受,他知道初美的好但是并不珍惜。为了更好的生存在世俗里,他做的从来都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不想顺从内心,也不敢直视自己的内心才会在感情里选择逃避和伤害爱他的人。
初美的出现是以完美的形象出现的,在知道永泽和那么多女孩子随意的关系后,她依然深深的爱着永泽。并且纯真的期待着随着时光的流逝,也许永泽会成熟,会爱上她。然而这么样一个美好的人在永泽出国后两年,随便找了一个男人结婚,过了两年选择用剃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完美女人初美曾经激起过渡边内心情感的震颤。当时的渡边并不知道那是因为什么,直到若干年后在一片独特的夕阳红里,他才突然领悟到初美于他而言类似于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一种从来不曾实现而且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憧憬。也可以理解为初美所代表的一类女性是渡边或者一类男人心里理想化的妻子形象。
理想化的人或物往往也难存活于这个粗糙的世界。钟情于爱情的初美,在失去永泽后,基本就失去了对于爱的信仰。对爱没有了信仰,又叫她如何站立着活在世俗的婚姻里。也许唯美的东西都是易逝的。眼睛看到的唯美事实上可能是危险的极致。那么典雅保守的初美为什么会爱着浪荡的永泽?也许就是因为人对自己缺乏的东西都有不可抵挡的爱慕。哪怕那是会要了你命的毒药。
渡边在初美和永泽的这段经历里也逐渐明白自己和永泽的区别。在初美死后,渡边再也没有和永泽联系。
人这一辈子,会遇见很多人。有些人来到我们的生命里就是为了教会我们些什么,有些人从我们的生命里消失后,留下的遗憾又教会我们学会去珍惜。
渡边就在这样的青春里,一点点的成长起来。他有一天忽然想到当初和他发生亲密关系的女生,忽然悲伤地发现自己曾经多么无情的伤害了那个无辜的人。是啊,不经历不透彻。如果他不面临这样的从心还是从俗的矛盾,他又如何懂得悲悯那些曾经为他倾心付出过的人?
玲子在给渡边的回信里有一段文字基本上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和内心何去何从的看法。
“就我个人而言,绿子倒像是个非常可贵的女孩。你为她倾心这点,从信上看得一清二楚;而你对直子的一片痴情。我也明明白白。这并非什么罪过,只不过是大千世界司空见怪之事。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荡舟于美丽的湖面,我们既会觉得蓝天迷人,又深感湖水多娇——二者同一道理。不必那么苦恼。纵令听其自然,世事的长河也还是要流往其应流的方向,而即使再竭尽人力,该受伤害的人也无由幸免。所谓人生便是如此。有时候你只是太过急于将人生纳入自己的轨道…”
我很喜欢玲子的这段话,她从音乐天才到大赛前手指不能动弹而精神失常的经历很多人表示不能理解,但是仔细想想一个从小就被期待成为顶级钢琴家的她失去了让她骄傲的资本那是怎样的打击。能想象舞蹈皇后杨丽萍没有腿后的生活么?恢复后的玲子遇见了愿意包容她的丈夫,本来生活已经被爱她的丈夫带到了正常的轨道后来慢慢恢复钢琴,带的学生是同性恋。13岁,却污蔑她导致她再次在世俗里无法正常生活.精神崩溃的玲子选择在阿美寮生活。她的出现让人感受到了人对救赎自己的决心和坚韧。
尽管小说后面渡边和玲子的亲密让很多人无法理解,而我更愿意相信那是玲子穿着直子的衣服在和渡边做最后的和解。青春里的他们,谁都没有错。都只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挪威的森林》里描述的人都是真实的人。对于人物内心的写实让我们也明白了我们每个人活在这个世上都是不完美的。因为不完美我们才急切的渴望成长。这一生倒底是应该顺应内心生活还是坚持世俗的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坚持。我们穷其一生都在追求幸福,小说的结尾渡边选择和绿子真实的活在这世界对于读者其实是很好的告慰。至少,一切都是朝着幸福的方向。
赶往幸福的路上,迷茫中伴随着偶尔的清醒,麻木后或许会有刻骨铭心的痛苦,我们都是需要救赎的人。然而我们等不来别人的救赎,能够让自己释然的从来只有我们自己。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艰难的时候不要怀疑,也不要放弃。一直走下去,顺应内心也好。做应该做的也好,只要在通往幸福的路上做真我,总会找到路的方向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