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改变。
这是《效率脑科学》一书,精读分享的第28篇。
我们在前面已经分享过了,在情绪产生之前,我们可以用情境选择,情境修正,与注意分配,这三个方法来进行原因调节。
今天我们要聊得话题是,一旦情绪已经产生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如果情绪已经产生,我们通常会有三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释放情绪。
是指如果情绪已经产生了,就把情绪直接当成大脑的输出结果,用言行释放出来。
如果难过,可以哭泣。如果生气,可以发泄。这是天性,我们在孩童时期就是这样。
但当我们长大以后,社会规范让我们意识到,在很多场合,特别是职场中,这种方式好像行不通。
因为如果任由自己的言行去释放情绪,很可能会伤人伤己。
所以,现在有一些情绪释放俱乐部,会让职场人士通过击打充气设备,对着模拟人大骂,等等相对安全的方式,来释放情绪。
第二个选择,压抑情绪。
是指如果情绪已经产生了,但不把情绪当成输出结果,而让情绪压抑在大脑中,不让自己的言行表现出来。
举个例子,你明明已经生气了,但你压抑自己的怒气,不让自己的语言和行为,表现出生气的样子。
作为情绪调节研究领域的前沿人物,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格罗斯,研究发现,压抑负面情绪是做不到的,虽然这样做,自己表面看上去很好,但因为没有输出结果,实际上情绪脑的唤醒程度并没有降低,有时还增加了。而另一些神经科学家,用大脑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证明了这一点。脑科学家还发现,压抑情绪,会显著损害你对该事件的记忆,而且,压抑情绪,也会让周围的人感到不舒服。
第三个选择,认知改变。
是指如果情绪已经产生了,但我们可以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情绪。也就是在大脑处理情绪的过程中,我们不会任由情绪脑来处理,而是通过激活理智脑的方式,来进行认知上的改变,将情绪转变成恰当的言行。
从上面的三个选择的分析,我们已经看到了,压抑情绪有很多负面效果,并不可取。而释放情绪,在很多场合又做不到。那么,第三个认知改变,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因此,在格罗斯的情绪调节模型里,第四个关键点,就是认知改变。
这种认知上的改变,通常有两个做法,分别是标记法,和重新评估法。具体该怎么做呢?我们下一集继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