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 外(端午随笔)
文/陈曦
今年的端午节又如约而来。
微信圈里,各种问候祝福纷至沓来、亲人的、朋友的、同事的、更多的是来自学生的。礼尚往来,忙着看,忙着回。
回着回着,却发现今年的端午还真与往昔不同,格外的清闲,心里也有些许空落。
是的,到今年端午,自己的父母和公公婆婆都已别世,儿子也在千里之外的邕城安家落户。蓦然回首,已走过了人生大半辈子的自己,在突然没有了父母的第一个节日,心是那样的无处安放。正所谓: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想到父母在世时,身为女儿,每逢年节,总得提前几天回娘家去送送“节礼”,表表孝心,当然,更想吃吃母亲亲自下厨做的可口美食,还有赖在父母身边撒撒娇,但无奈自己已为人媳为人母,不便久留,于是在返回婆家时,带回母亲亲手做的各种美食,吃在嘴里,暖在心里,满足小儿女的平凡贪心。
随着时间流逝,自己建好房子后便把公公婆婆带在身边,一起生活,他们渐渐老去,家中重担便自然地落到了我们身上。
每到节日,也总会煞费苦心地准备菜肴,营造节日的气氛,现在想想,那时的生活虽一地鸡毛:公公身体不好,很多东西不能吃,而年轻的我,没有生活经验,做饭做菜很是费力,当时不似现在,网络没有这么发达,所以做什么都得自己摸索,但几年下来,也练得一手好厨艺,公公大加赞赏,进而产生了依赖,而我也乐此不疲,工作之余,厨房便成了我的主阵地。
而今天,是两家最后一位老人也离开我们的第一个端午节。我与老公无甚心情,虽然也做了几个莱,却居然吃不出什么滋味。
午饭后,稍稍休息了会儿,听到河边传来的锣鼓声,知道洣水河畔的“龙舟赛”已开始了。
“去看看怎么样?”老公提议。
“也好,”我附和。
来到河边,宽阔的河面上零星地点缀着几条龙舟。因下过大雨,故河水浑浊,划龙舟的大多是中年甚至是老年人,年轻人大多外出打拼了,家中难见他们的身影。因没有正规的赛事,故而划龙舟只是村民们为节日增点气氛而已,不求太卖力。不过岸边围观的人却不少,其中爷爷奶奶带着孙子和年轻的小情侣居多,像我和老公这样的却不多。
我们在人群中徘徊,目之所及,大多数观者也不全是为了观看划龙舟,更多的是买零食吃、与往常难得见面的朋友话话家常。河面上有些慵懒的龙舟与河岸上的热闹嘈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突然,一个特别的画面闪入我眼帘:一位髙瘦但清朗的老者,行至一小吃摊前,非常期待地看着“凉粉”(攸县小吃),他的身边跟着一个中年人,两鬓也见白发。
“吃点?”中年人试探地问老者。
“好,”老者笑答。
中年人买了一碗让老者坐在休闲板凳上吃,可老者指指河面,于是,中年人会意地把“凉粉”端到河边石栏上,老者满足地吃着,时而看看龙舟,时而看看中年人。
不一会儿便吃完了,老人还不时望望卖凉粉的小摊,中年人又买了一碗,可老人执意只吃小半碗,剩余的推给中年人。看到中年人也吃了,他笑得更开心了。
这应该是一对父子,我猜测着。他们虽无过多的言语交流,但在耄耋之年,自己身体硬朗,身边还有子女的陪伴,谁能说这不是人生中最幸福的生活?
中国已步入老龄社会,养老问题也日益严峻,我想,当我们这一辈生下独生子女的人老去时,身边能有亲人的陪伴,应该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了。
带着羡慕,我依依不舍地走向回家之路。
龙舟虽划得不怎么激烈,我的心此刻却意外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