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导说:“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长辈有事呼唤人,如果那个人离得很远,没有听见,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
> > >餐桌是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的最好时机。培养孩子尊重长辈,就从第一筷子夹给长者开始落实。吃饭时,要让长辈坐在主位上,长辈不动筷子,小孩子就不能先动筷子夹菜吃。知道长辈喜欢吃的东西,要请长辈先吃。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做到这一点是多么重要。有一次,我们青岛明德读书会在学完《大学》后,组织同学同修带着孩子一起去《大学》的作者曾子的故乡游学,读书会的负责人马宣是一个很有感召力的人,一路上,虽然要坐十个小时的车,但马宣安排的很好,车上的每一个人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有一些孩子最初很胆小,但在马宣的鼓动下,都渐渐活跃起来,唯有一个初二的女孩,任全车的人怎样鼓动,她也是一言不发,她的妈妈感到很没有面子,到目的地后就病倒了。
游学结束后,这位母亲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问题,以前,是自己和家人过于娇惯孩子,孩子不懂得尊敬长辈,也没有太在意。这次对她触动很大,她回家后事先做好老公和公公婆婆的工作,在家里一定要“长幼有序”,然后,召开家庭会议,就从餐桌礼仪开始。每次吃饭时,让女儿请长辈坐在主位上,女儿也知道主动给老人夹菜了。别小看这个小小的改进,这位母亲后来分享说,长幼次序对了,孩子的恭敬心就渐渐起来了,“骄娇二气”去掉了许多,现在女儿也开朗多了。
古代流传的一些有关吃饭时的老规距,我选了一些,仅供参考:
1、不吧嗒嘴儿;2、夹菜不过盘中线;3、壶嘴不对着人;4、吃菜只夹眼前的,不能满盘子乱挑;5、吃饭前要礼貌性的招呼长辈,长辈坐下说吃饭才能吃;6、作客时,主人动筷子客人才能动;7、不能拿筷子、勺子敲碗;8、吃饭不能西里呼噜出声;9、不能反着手给人倒水或倒酒;10、倒茶不能倒满等。
对客人的尊重也很重要,家里客人走时,要送到门口,等客人走远了再关门。不能在客人走出大门时,就“砰”的一声关上门。这是不礼貌的。
少让长,让出一份尊敬;人让人,让出一份友爱;车让人,让出一份安全;人让车,让出一份文明;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在现实生活中,这类“让”的现象实在很多。在家庭中,可以让出浓浓的亲情;在校园里,可以让出深厚的友谊;在社会上,可以让出和谐的天地。
现在,一些家长担心孩子“让”会吃亏,这种顾虑还是心胸狭窄了一些。早有古语“吃亏是福”,“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看是吃亏,懂得礼让的人,将来会有大的福报。韩信从市井屠夫胯下钻过,让出了理智;“融四岁,能让梨”,让出了孝悌;晋文公“退避三舍”,让出了诚信,让出了气概……历史上“让”的事件不胜枚举,但这些“让”都体现了人的魄力,远见,这些都是些该让的事情,该让就让!对于一些可以体现个人良好品质的事或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我们一定要让。
【给孩子点亮一盏心灯】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衷心希望我对《弟子规》的感悟传播能使更多的孩子德才相长,使更多的家庭受益。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减少浮躁气,提升人的高贵气质,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我弘扬《弟子规》, 并一起践行!
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篇“《论语》不可错失的学习”,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