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涵盖古诗、说明文等不同体裁。《古诗三首》通过三首古诗描绘了传统节日的场景与情感,《纸的发明》介绍纸的发明历程,《赵州桥》展现古代建筑智慧,《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呈现古画艺术价值。在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涵,我引入大量节日背景资料,结合生活实例讲解诗意,学生能较好掌握诗句含义,但在体会诗人细腻情感时稍显吃力。比如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部分学生难以共情诗人的思乡之情,今后可增加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
在说明文教学里,我引导学生关注说明方法,像《纸的发明》中通过时间顺序展现纸的发展。学生能识别说明方法,可在实际运用时不够灵活。今后可提供更多生活素材,让学生练习运用说明方法写作,强化知识掌握。此外,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学生参与热情高,但在资料整理和成果展示时,小组协作存在分工不明、效率低的问题,后续需加强小组合作指导。
第四单元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花钟》《蜜蜂》《小虾》等课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教学时,我组织观察活动,学生兴趣浓厚,能发现动植物特点。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理解关键语句上,部分学生存在困难。在《花钟》教学中,有些学生不能准确找出概括性语句。后续教学要强化阅读方法指导,多开展概括训练。
在词句段运用板块,修改病句和运用关键语句概括段意是难点。学生对修改符号的使用不够规范,概括段意时抓不住重点。之后应增加专项练习,加深学生理解。
整体来看,这两个单元教学有收获也有不足。成功之处在于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和自然观察的兴趣,不足在于学生在情感体会、知识运用和合作能力上有待提升。后续教学我会优化教学方法,加强针对性指导,助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