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山雜谭·3

                  《奇山雜谭·3》

                        洛水

民间故事,积善、劝世,但是千年流传,或有雷同,看官见谅。

                  (一)万物有主

古时候,内方外圆的铜钱称之“青蚨”。寓意天地万物各有主,一饮一啄皆前定。

青蚨有翅会飞升,比凡人跑得快,飞得高,得之不易,拥之更难。

老母亲姓郑,这是老母亲生前讲的故事,其科学性值得推敲,但是,很有向善劝世之功。

据说是她老人家的母亲口叙亲眼目睹的故事,算算,应该发生在晚清光绪后。

郑家老伯傍晚还在龙山自家山田里犁地,眼见夕阳啣山,老伯揚鞭驱牛紧快拖犁。耳边响起一阵叮当响声,抬头看见一群白光闪闪的银元,头尾相连互撞,在夕阳下向西南晋江方向飘去。

郑老伯很世故,知道这群银元又要飞到富贵人家。他怨愤:自己一世辛苦,眼睁睁看白晃晃的银元从眼前飞飘过海。他信手揚牛鞭挥击,正好击中银元最后一枚,银元“当”一声被击落,正好砸在郑老伯的赤脚的脚背,瞬间血流如注,疼痛不止。

郑老伯已难再犁地,捡起银元揣在兜里,卸了犁枷,牵牛回家。第二天,脚背腫涨疼痛,最后流脓淌黄水。郑老伯痛苦不堪,找大夫买药洗敷。一个多月后,伤口才结笳,老伯细细计算,大夫的诊费和药钱,刚好花一圆银元。

那时候,一圆银元购白米百二十斤。郑老伯懊脑不已:一鞭无心之举,招皮肉之痛,还担搁了农活收種。

八合命,撑死不满一升。

                (二)父子

大明永乐年间,南安诗山林乡,有秀才姓林,家有薄产,书香传世,林秀才虽四书五经苦读不缀,满腹文章,却时运不济,几次上京赴考,名落孙山,不第而归。耗尽银两青春,雄心不再,托媒人邻村聘一女子成亲,自已设馆授教,心无傍笃。果然悠然自得,虽不富足,总算成家立业,桃李满园。

妻子谢氏,端庄贤惠,夫妻相敬如宾。越年,谢氏为林家生一个儿子,林秀才把满腹凌云壮志寄托给初生儿,妻子谢氏也极尽溺爱。

幸福家庭,享尽天伦之乐,林秀才却过早为五岁幼子启蒙授教。还是孔夫子像前拜师,设戒尺威吓,五岁小儿已战悚,母亲谢氏不忍拥抱呵护。

首先启蒙授课,教对对:天对地,父对母,前对后,上对下,高山对流水……。

傍晚,林秀才私塾馆回家,督验儿子是否牢记今日功课。五岁小儿已朦胧入睡,被母亲拥抱怀中。林秀才持戒尺喝道:“天”。谢氏怕儿子睡梦中不知应答,偷用手指地下。洽巧地下有一坨鸡屎,儿子本能答:“鸡屎”。林秀才差点气昏,又道:“父”。谢氏怕儿子又答错,偷偷手指胸口,暗示“母亲”。儿子又本能答道:“奶仔”。

林秀才大失所望,此子不可教!灰心走出家门,从此割断三千忧愁根,云游四海,出家为僧。

十八年后,云逰四海的林姓和尚化缘回到诗山,挂单凤山寺。听小沙弥耳边传话:诗山林乡,有新科探花回乡祭祖,并选上上吉日成亲,大小登科,极尽富贵。

诗山林乡,正是林姓和尚俗家之邦,和尚不免动了凡心,透早就托钵离开凤山寺下山。走近乡里,果然乡间官道锣鼓喧天,彩旗飘揚。

南安县令携全班衙役到接官亭迎接新科探花。前面喝道开锣,禁牌示威,凉伞官轿拥簇。林和尚跟着队伍走进自己村庄,才知道是自己的林乡出了贵人。

出乎预料,迎接贵人的队伍竟走进自己家的院墙。早已修饰的院落屋宅,已焕然一新。立于院门内迎接的盛装的妇人,正是自己的俗家内人谢氏。如今,她雍容华贵,更具端庄。难道,这位新科探花就是自己不成器的独子?

十八年,他本来心如止水,现在的这场富贵并未激荡起他的心田多少涟漪。没有人认出这个落发的老和尚,他也本能闪避小巷,他有一个心结:妻子是怎么调教出不成器儿子?是时?是运?虽然自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林家的荣光,他企望能见现在的林老夫人一面,存了出家不该有的俗念。

围观的人众略有散去,和尚蹭到院门前,家丁拦住,和尚要家丁传话,求見老夫人。

家丁进去禀告:有和尚求见。林老夫人善意道:“出家人化缘,今日好日子,送白米一斗。”

外面的和尚不要,再求见一面。

老夫人又示下:“再赠钱千文。”谢氏丈夫不辞而别十八年,她清灯古佛,日耕夜织,含辛茹苦,课子成材,如今岂会轻易见一陌生和尚?

和尚千钱乃不接,求借笔砚一用。家丁果然取来现成笔砚,和尚一手端砚,一手持笔,蘸浓墨,一挥而就,在院墙的粉壁上题七绝诗:

一别经年十八秋,

斗米千钱吾不收;

儿孙自有儿孙福,

不为儿孙作马牛。

和尚自知俗缘尽,也不落款,搁笔揚长而去。

外面围观者喧哗,老夫人谢氏差丫鬟探问,知和尚不收斗米千钱而在粉墙题诗。她获粉墙诗句后,已知和尚乃失散十八年的丈夫,急忙差人四处寻觅,已不知踪迹。

                (三)夫妻

古早,华夏的农耕文化,一亩三分地的小农经济,成就了像画师王冕,神笔马良,还有牛郎织女、凤山寺广泽尊王郭忠福等励志、遇仙美好故事。他们共同的特色就是牧童,放牛的娃。

下面流传的並不是美丽的故事,但是,对生命的尊重和人性的修持,很有启迪和借镜。

传承千百年,闽地沿海村镇,每逢三伏夏夜,村村都有管弦笙歌,这是民间自娱自乐的消暑度伏方式。民间的流行传唱歌谣曲调,如南音高甲、芗剧等,久而久之,成为乡里人人都能哼唱的民乐,耳濡目染,大人小孩都能信口来首《三干两金》、《孤栖闷》等……

门头乡姓吴小牧童的家,一墙之隔就是乡里夏南管的馆仔,夜夜笙歌,放牛娃也为时尚气氛所诱,他聪明伶俐,馆仔内大人所演奏的南音曲目,他几乎都能合拍唱完。

吴家並不富裕,几坵山田,一头老一黄牛,一家人日耕夜织,看老天爷恩赏吃饱饭,大人春种秋收,吳家小男孩不到十岁,那头老黄牛就靠吳家小孩子天天放牧侍候。耕牛是农家宝,吳家黄牛养得膘肥油亮,小孩子每天吃早饭后,牵出老黄牛,一翻身,爬上牛背,吆喝一声,老黄牛就自觉朝沾露青草的野地田埂走走去,低头刷刷地啃青草。

小孩悠然自得地骑在牛背上,用奶声未变的童音,学唱馆仔弦管班的唱调,哼唧着南音曲目。一旦进入角色,每到工工六工调门节拍,没有檀板击节,小孩就用小手在牛背上拍击一下,后来也用细细的牛鞭,逢腔合调敲击牛背。

天长月久,直到吴家小孩长大投师学艺,才和老黄牛分离。但是,吴家小孩子无意的哼唱拍击,却和老黄牛结下后世冤孽。

食物链的最底层,猪知跑则不知死,牛知死却不知逃。吴家的老黄牛,千般辛苦,最后不能动弹,其宿命也是抽筋剥皮,剔骨熬湯。

洽逢地狱门开,吴家老黄牛一缕冤魂告到地府:“终一生劳苦,最后一层皮,生前已被拍击不计其数,死后又蒙鼓皮,任人捶击。”

阎王诧异:“牛皮蒙鼓皮,万物常理不冤,生前又何来击拍?”

老黄牛诉说吴家小孩无端天天击拍牛背,非牛该受之道。天堂地狱都不是讲道理的地方,阎王判下:来生,吴家老牛投胎男像,吴家牧童投胎女像,结为夫妻,因果报应,妻子每天受丈夫百十拳捶鞭击,不得怨怼。

果然,百年后,老黄牛到浙江宁波张府投胎壮丁,吴家牧童到杭州王家投生女儿身。二十年后,蒙古兵陷临安城,王家逃难,至宁波,王氏邂逅张生,结为夫妻。

张家也算大户,孝悌传家。张家后生不呆不傻,不偷不赌,也不酗酒发疯,但是成亲三朝后,就开始无端家暴妻子,拳打脚踢,棍棒相加。天天如此,有时白天相安无事,半夜也记得起来施暴。

丈夫几乎人格分裂,平时和风细雨,对妻子呵护有加,施暴时狂野粗暴。王氏本来是落难女子,在丈夫的无端暴力下痛不欲生,欲寻短路,舍不下摇篮里幼子。也曾拜佛许愿,终不得解脱。

八月中元,张生携友去观潮,估计傍晚才能回来,王氏得少一日皮肉之苦。中饭时,有劳山道士化缘求斋饭。王氏是虔诚信女,马上施舍银钱素食,並备奉香茗。劳山道士观王氏气色,知此其有忧怨,询问之。

王氏痛苦地向劳山道士倾诉满腹苦楚,劳山道士得知施主王氏的丈夫傍晚归家,就排香案,施法打坐入定,良久,始附身返阳。

道士向王氏道出她的今生前世孽债,王氏求道士施法解救。

劳山道士说:“夫妻本是冤家,前世相欠债今生讨还,今日施主须把家里所有可以操持的棍捧收藏起来,仅留一把新竹帚,不可煮晚饭,你丈夫归家必暴怒,唯取用竹帚痛揍于你,从此,你前生欠他的苦债就一次还清。”

王氏果然照劳山道士的话,收藏家俬棍捧,仅留竹帚置于厅堂。丈夫傍晚归家没得饭吃,暴跳如雷,找不到趁手棍棒,捞起王氏准备好的竹帚把妻子打翻在地,一阵子痛抠,那千枝万条细竹絲挷扎的竹帚都打散了,又补了几记老拳。丈夫也累了,上床呼呼熟睡。

第二天,张生和颜悦色,浑不知昨晚发生的事。

一把竹帚枝千条,张生一阵狂暴发泄,讨尽前世孽债。从此,夫唱妇随,相敬如宾,子孙满堂,白头偕老。

                    (四)信俗

相传皇清嘉庆年间,本邑贺邨有一个浪荡汉,姓贺名黑狗,光桿一条,平时里无所事事,在乡村的赌间、馆仔混吃混喝,不思劳作,却又常常做发天财梦。

某年冬节前后,寒风冻雨,贺黑狗狗窩一样的破屋也朽烂坍塌,他只好寄身于村头的土地宫里,这所谓“乞丐赶宫公”。

华夏奉祀的神仙,唯福德正神土地公最多。

福德正神土地公极善良,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愿天下众生幸福安康。但是,他的妻子土地婆却是恶毒,她怼土地公说:“芸芸众生,人人都富有,你我出门,谁给我们抬轿?”

土地公惧内,所以,从古至今,穷人比富人多,穷人和富人都想巴结福德正神,都抢着抬轿,土地婆果然看透世情人心。

富人捨命不捨财,穷人三餐不周自顾不暇。贺邨村外管财富的土地宫却也颓败不堪。贺黑狗裹着一床破被,绻缩在福德正福神案下发抖,怎么也不能合眼入睡。他捡根残香燃上,在福德正神泥胎前祷告:“土地公保佑,给弟子发个天财票明签,弟子发财必定万头牲礼答谢。”凡善男信女祭祀神明,三牲五果已是极丰,贺黑狗舍了万牲大愿。

天快亮,贺黑狗才朦胧睡下,梦中总有七只大黑狗追他,咬住他的脚后跟。再朦胧合眼,还是七只黑狗追逐。今天是天财票开注日,贺黑狗络仔聪明,知道是土地公发明签。七只狗,七九六十三,明签应是“六十三”。但是,自已名黑狗,合八只狗,八九七十二,明签又可能“七十二”。

贺黑狗不敢大意,又骗了一注钱签下六十三和七十二两注。当晚,天财票开奖,果然是七十二。贺黑狗果然发财了,他几乎敲破自己的脑门,梦里明白是连自己八只狗,为什么要签六十三?少发一半的天财。

有这笔天财,贺黑狗先把自己的狗窝整修一下。就下馆仔,钻娼寮,花天酒地挥洒,把土地公前的许愿丢到九宵云外。

土地公眼巴巴等贺黑狗的万头牲礼答谢,始终不见得福报的弟子回谢,不得已,又托梦贺黑狗,责其不尊守信誉。

贺黑狗偶得天财已罄,又走投无路,夜晚得土地公托梦,才记得曾经神前的许愿,不觉哑然。如今又三餐不周,那顾得土地公的口欲?虽然神明不欺,但是贺黑狗皮赖,他花了点心机,到水产店赊了几斤小虾米,用大瓦盆端到土地公神案前供上,燃香祷告:弟子贺黑狗没有欺心,今日万头牲礼敬奉。岂止万头。

连财神爷也被诈骗!土地公哑然,这万头牲礼,无从下口。

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但是人心不古。

        2024.09.0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8,546评论 6 50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224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4,911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737评论 1 29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753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598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338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249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696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888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013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731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348评论 3 33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29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048评论 1 27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203评论 3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960评论 2 35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洋佛教领袖竺摩法师 2018-10-11国内新闻编辑:admin 这是一个出生于浙江乐清虹桥镇河深桥村的高僧...
    倪金诗章阅读 2,489评论 0 1
  •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01 正是半阴的天气,太阳像一盏红灯笼,挂在东南角的天空。衣着绫罗锦绣的舞女们在帝宫的庭院中...
    曹梓墨Caozm阅读 3,906评论 41 310
  •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过年。母亲纳的千层底,一定要在大年初一的早上穿上,那才叫过年。现在没有了千层底,好像年的味道也...
    大蚂蚁1919阅读 205评论 0 1
  • 下一站:药王节 药王节,亦称药师节。壮族传统节日。传说药王是壮医药神。他发现药草,为人治病,还向 众人传授种药、采...
    就叫阿周吧阅读 113评论 0 0
  • 今天看了一部韩国纪录片叫《牛铃之声》,讲的是一个八旬老人与相伴四十年老黄牛之间相互陪伴的故事。老人在8岁的时候因为...
    孙行者1976阅读 22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