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们有力量面对危机的“真面目”就是心理工作者在危机辅导时要提供的支持,涉及到团队辅导就是一件更专业、规范的过程了。
这本书是在上安赞咨询的EAP课程培训的黄老师撰写的,系统性的介绍了危机干预的专业认知、具体步骤等,尤其是提醒了工作者要将这种短期的心理支持和激发当事人积极解决问题的专业工作区别于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本书值得危机管理、干预从业者、HR、员工关系模块、心理学爱好者一读,以下是部分摘录: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便是注视世界的真面目一—并且爱世界。”这是罗曼 •罗兰在《水开朗琪罗传》中的一句话,我总觉得这句话听起来是极其悲壮的。我没有英雄主义,更不是英雄。但在作为法律顾问和心理顾问的十多年工作生涯中,我确实有很多机会注视着世界或生活的“真面目”,那些在碌碌的日常中被我们忽略、遗忘、回避的“真面目”——交难、事故、死亡、暴力、创伤、分离……
真相就是如此,并且注定会发生,只是或早或晚。没有人可以例外,从这一点上来说,世界是公平的。
在危机发生的不同阶段,心理工作者会用不同的方式为当事人提供 “心理急救”“危机干预”“哀伤辅导”“创伤修复〞 等心理支持。不同的流派技术大相径庭,而我所理解的自己工作职责的一部分就是陪伴和支持人们度过艰难的时期,让人们最终能够有力量去注视世界的真面目,明白无论爱与不爱,我们都将在这个“真实的”世界中继续前行。
人们在感觉到被理解、被支持时,也会更有动力和能力去反思自己,进而影响危机响应团以的决策者,就有可能觉察到那些因应激而扭曲的情感与认知,重新评估决策和行动的恰当性。
危机团辅之所以是一件专业的事情,并不只体现在团辅进行的两个小时,还体现在从危机发生后对整体状况的评估,到危机千预策略的选择,再到危机团辅时机和小组成员的确定,都是一个规范、专业的过程。
在危机中,我们需要运气,更需要规范稳定的节奏恢复我们的安全感,从安全感中获得走出危机的信心。
“看不开”不是抑郁症的原因,而是抑郁症的一个症状。抑郁症和意志力也没什么关系。像你不会对一个腿断了的人说 〝跑起来你的腿就好了”,你也不会对一个高血压的病人说“你务务力把血压降一降”。你“善意”的鼓励对他来说可能会成为压力和负担,他可能会因此更加自责和愧疚。
如果将人格比喻成一个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话,这个操作系统主要运行两套程序,一套是解码程序,包括我们内在的信念、态度和动机等;另一套是输出程序,就是我们外显的行为和人际策略等。当外界给我们一个刺激时,我们就如同获得了一个信号,这时解码程序就要先来处理这个信号,大部分人在解码信号时会根据不同的情境启用不同的模式。
这些模式就像是我们在解码程序里预装的各种小程序,有些小程序是系统自带的(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遗传/ 原生家庭等),有些小程序是后来安装的(社会化/学习/经历等)。
当外界给我们一个刺激时,我们就如同获得了一个信号,这时解码程序就要先来处理这个信号,大部分人在解码信号时会根据不同的情境启用不同的模式。
每个人在选择启动模式时都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但也可以根据现实情境灵活地使用。解码信号之后,大多数人会根据解码结果启动相应的行为策略程序,而行动之后产生的结果又会反过来影响我们对外界情境的判断,并且使我们不断地优化和迭代系统中的两套程序。
积极归因并不是美化对方的想法,而是映照出对方描述中更有利于问題解決,更积极,更善意的一面,通过这种映照激发对方自己面对和解快同题的动力,增强其信心。不仅是对个人,当一个组织的文化被映照出积极的一面时,也能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行动,但要过意,当组织成员对组织文化不认同时,会有反效果。
当死亡是突然发生(如意外、猝死、谋杀)时,由于这并不在人们的预期之中,大多数人对此完全没有准备,心理失衡的情况也会更为普通,进而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利工作节律,特別是那些完全没有经历过突发死亡事件的人,要从心理上接纳“无法预期的死亡也是人生的一部分”这个事实,需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过程。
敬畏心。敬畏不是退缩或回避风险,而是“尊重自然的规律和法则,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应对危机的节奏和力量”,这意味着危机工作者在正视自己的 “有限”与“无力”之后,坚定地相信并能发现自然与生命的伟大之处,对生命与自然存有敬畏之心的危机工作者,能够传递出更多的善意与希望。越是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敬畏之心就越珍贵,因为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三体》)。
谣言是公众缓解压力的一种安慰剂。危机发生时,人们急需通过获取信息、了解真相来增加控制感,缓解失控、混乱、未知带来的压力。如果危机主体隐瞒信息、发布信息滞后或沟通不畅,会导致巨大的信息空洞,人们会快速地把猜测、推理、想象、幻想、欲望、情绪填充到这个空洞里,这时谣言就产生了。辟谣实际上就是向人们提供新的素材以替代空洞中的虛假信息。
危机工作通常是一个短期 (short-term) 协助过程,其最终日标是促进当事人调动自身的能力和资源,促进人自然的心理韧性,恢复正常的心理机制。如果危机工作者评估当事人需要得到持续的治疗或照顾,就应当及时地转介。危机干预的工作不是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危机千预工作并不具备在一个短期工作中帮助当事人处理深层或复杂心理问题的条件,这就需要危机工作者时刻对自己保持觉察,在行动中保持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