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是个难得的好天气,气温回升,阳光普照,除了早晨有点大雾弥漫,堪称完美。对于我这样热爱生活的人来说,阴晴冷暖,四季交替,每天都是好日子,每天都舍不得虚度。守着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随便找个园林逛逛,随便找条小巷走走,一路走来,满满的都是好风景。
一早8点半出发,家门口骑上公共自行车,十分钟到达最近的地铁口,地铁4号线到乐桥站下来,出来就是怡园。第一站:打卡怡园。
怡园位于苏州市人民路1265号,面积6270平方米,建于清晚期1874-1882年,由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在明代尚书吴宽的旧宅遗址上营造而成,历时九年,耗银20万两。怡园之名取自《论语》“兄弟怡怡”。
因为去得早,园中游人稀少,十分清幽。进门处的茶室却是沸反盈天,一桌又一桌的老苏州在品茶聊天。一街之隔,就是城中最热闹繁华的观前街,这怡园真是个闹中取静的好去处!
正因为园中寂静,听得有一处长廊边人声喧哗,满耳都是软糯的苏白,更觉奇怪,难道是在吵架?走近了一看,好家伙,一群老人长枪短炮,挤在一条长廊里,对着地上的花窗影子横拍竖拍,旁边还有一位七十多岁的阿姨在指挥。
看我们驻足观望,阿姨热情介绍起来,说他们都是摄影爱好者,一年四季都来怡园取景拍照。说着还拿出随时携带的自己拍摄的相册给我们看。这一看真是叹为观止,阿姨相册中的怡园,四季景致、花卉树木,取景精美构图精致,真是美不胜收。
阿姨说:我们拍了几十年了。要拍到一张好照片不容易啊!好照片从哪里来?要守着,等着,比如这朵牡丹花,要等着它开,一等几个钟头,等到恰到好处才能拍到。阿姨指着旁边那群人说,你别看他们拍的只是个影子,可不是每天都有的。一年之中只有11月24日、25日两天的早上8.45,太阳光射到墙上的花窗上,影子印到长廊的地上,才有一个滚圆的影子,别的日子都不会有。
听阿姨一说,我赶紧冲过去抢拍了一张照片。阿姨说:现在还有啥拍头,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个影子不圆了!我说:错过了就要再等一年,不圆也没事!
阿姨指点我站在长廊上,叫我家的那个摄影师站在花窗的这边,拍下一张人在花瓶中的照片。阿姨在花窗的这边喊着:手指头捏着一点点树枝,你的眼神不对,要灵活,灵活!
走出怡园的时候我对先生说:这个阿姨的这个劲头,这种心态,值得我们学习!
与怡园隔着一条热闹的人民路就是古旧书店,那里承载了我很多的青春回忆,年轻时我常来这里买书。那时候的“古旧”书店,倒是有很多好书可淘,且常年都有打折,多在三至五折。且虽然说是古旧书店,其实只有“古”,并无“旧”。我常常一买就是一大包,路远迢迢背回家。
现在买书的渠道多了,网上的折扣也多,倒是多少年没有逛过古旧书店了,这次走过路过,特意进去看看。多年不见,店里的格局也变了,一楼和二楼都以文创产业为主。一楼卖茶具、书签、折扇等小玩意儿。二楼以书法美术作品为主,桃花坞木刻年画、印章、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三楼搭成了一个小型会议室,排列了很多座位,看墙上的横幅,正准备着开一场新书发布会。
说是书店,书在哪里?在进门的过道边、楼梯上、拐弯处,到处都是书架,一排排的书就这样无处不在地摆放在不起眼的地方,我随便拿起一本看看,没有看到熟悉的折扣章。原来这里的规矩,一层楼一个价,折扣都打在书上。不知道现在的折扣怎么算。这些书的品相都很好,品味也好,只是为了减轻负担,我今天一本也不会买。
逛遍三层楼,没有遇到一个顾客,一楼的收银员一个人静静地坐着。二楼两个女营业员聊天聊得热火朝天,根本无暇招呼我们。正中下怀,我们如入无人之境,各种精致可爱的文创产品,拿起放下,过把眼瘾,反正又不会去买。
临走,在一楼随便拿起一本书,凹造型打个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