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最美的怅惘与怀念——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唐代诗人。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安平县)人。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登第(进士及第)。公元829年(大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诗》存古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崔护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唐代孟桨在《本事诗·情感》记载了一则唐诗故事:博陵名士崔护考进士落第,心情郁闷。清明节这天,他独自到城南踏青,见到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适逢口渴,他便叩门求饮。不—会儿,一美丽女郎打开了门。崔护一见之下,顿生爱慕。第二年清明节,崔护旧地重游时,却见院墙如故而门已锁闭。他怅然若失,便在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后,人们便以“人面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或用来表达爱恋的情思。比喻丽人像桃花一样易谢。也指女子的面容与桃花相辉映的美。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故事,由这首诗各种传说故事很多,比如绛娘与崔护的桃花缘,在这里我们就不多去追究考研,但我们明白这是一种美人可望可遇不可求或错失良机错失最美心上人的惆怅心境。去年春天,桃花盛开朵朵正红,诗人来到这里,,正好看见美人与盛开的桃花交相辉映,人面桃花红,桃花似美人,美人似桃花,看到这样的一幕,年少的诗人春意盎然,对美人顿生爱慕。但毕竟诗人此时年少羞怯,不敢当时就去表白吐露真情,当时他可能也想着:我们都还年轻,还有的是机会去追求。可岁月不挠人,一晃就一年过去了,当诗人想到又是一个桃花盛开季,又可以再去看一回桃花,回一回人面桃花的美人时,于是就兴致勃勃的赶来故地,却不想桃花依旧,人面故人不知何处去,心中顿生无限感伤忧愁,于是带着这种怅惘,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有关人面桃花故事得最美怀念诗。我们只能说,虽然诗人错失了最美的相遇机会和最美的人,但后世人也为他惋惜叹息时同时也记住了他的这种怅惘与怀念,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千古绝唱。
虽然诗人与美人没有终成眷属,但美人被诗人永远怀念并写成最美诗篇而被千古怀念绝唱,这大概也是最有韵意的归宿,与其相恋,不如怀念,与其相守,不如成为永恒最美的诗章。诗人这也是一诗成名,当之无愧,一生一诗足矣无愧。
(四)一生只留下一首诗,一首诗让自己心爱的人失而复得——崔郊的《赠婢》
公子王孙逐后尘,
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
从此萧郎是路人。
崔郊,唐朝元和间秀才,《全唐诗》中仅有收录了他的一首诗。(《云溪友议》卷上、《唐朝纪事》卷五六)《赠婢》
唐末范摅所撰笔记《云溪友议》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元和年间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丽,与崔效互相爱恋,后却被卖给显贵于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无已。一次寒食,婢女偶尔外出与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赠婢》。后来于頔读到此诗,便让崔郊把婢女领去,传为诗坛佳话。
诗人在诗里是一种无奈的声控,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人被卖走劫夺却无力挽回。这是封建社会普通人的受压抑补能自由主宰自己爱情和命运的悲哀,也是由于门第悬殊所造成的爱情悲剧。“诗的寓意颇深,表现手法却含而不露,怨而不怒,委婉曲折”。
这是一个公子门争相追求的漂亮女子,但是她并不想嫁入豪门富贵公子家,而是想自由的恋爱,自己主宰自己的爱情,与心仪的人在一起私守终生。但是她的地位卑贱,为富贵人主宰自己的命运,很是无奈,所以极度伤心而以致垂泪滴罗巾,无比深沉而痛苦。据记载:绿珠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宠妾,美而艳,善吹笛。赵王伦专权时,他手下的孙秀倚仗权势指名向石崇索取,要据为已有,石崇不肯。但因此事石崇因事被收下狱,绿珠也因为夫君对自己的深爱不肯依据他人,最后选择坠楼身亡。侯门一入深如海,形容了富贵大家庭的人情复杂和冷酷凄惨,也表现了贫苦朴实人家不愿入此宅门踏这摊汾水。萧郎是作者自比,我估计古龙的武侠剧《萧十一郎》也是出据此处。全诗都是对强权阶层的控诉和反抗和对自己和心爱的人遭遇无限悲催但无可奈何。
这首诗激发了读者的同情和对权贵的无情痛恨,但是它最后现实中的结果却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又给这首诗留下许多后人的佳话和美好传奇。
一生留下一首诗,不仅让我们记住了诗和诗人崔郊,而且因为这首诗让权贵也为之折服倾倒,让诗人心仪的人因为自己写的这首诗失而复得,这是怎样的一种力量?所以可以无可非议的说这是一首一辈子一首诗足矣的好诗。
(五)最悲情的诗,生命换来的绝唱——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
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约651-679年)唐朝诗人。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上元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代悲白头吟》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原有集,已失传。刘希夷墓位于汝州风穴寺山门东侧,背依龙山,面朝黄虎山。
说起刘希夷,他的悲惨遭遇是我最为他抱不平的,最让人惋惜的诗人,难道有才也是一种错误?难得有才还会是要了自己的命。这不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而是自古才子多薄命。我想不通世界上居然还会有这样奇葩的事情,也想不通世界上居然也有这么奇葩的舅舅。他被自己的亲舅舅害死。而且世界上更有奇葩到舅舅因为外甥的诗句写的好就想问他要过来据为己有,结果外甥不愿给,舅舅就狠心要了他外甥的命,从来听说据人己有,谋财害命,还少有听据诗己有,谋诗害命的。真是个狠毒的舅舅,而且自己也是个诗人,这么狠毒的舅舅和诗人世上也有少见,也是够奇葩了。
这首诗的作者最后用自己的生命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尊严,维护了自己的诗主权。他因为自己的亲舅舅诗人宋之问极度喜欢自己这首诗里写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句子而威胁强索要,要据为己有,而他是个讲原则有尊严的诗人,面对自己亲舅舅的威胁他坚持维护自己的著作权,于是就被自己的亲舅舅宋之问遣人用土囊压死,他用自己的生命维护了自己的著作权。死时未满三十,所以留下来的诗歌很少,但后人永远记住他的这首诗,特别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更是家喻户晓,时时引用,张口提来,千古绝唱。后人也因为这首诗永远记住了他。而他那个无耻可耻的奇葩舅舅诗人宋之问人格变态低恶,虽然也能写的一手好诗,但他根本不配做诗人,他的诗跟他的人格一样丑陋。在后世人的心里永远记住了他是个无耻的卑鄙小人,无耻的舅舅,无耻的诗人,永远只为后人唾弃,把他踢出诗坛,无人问晓他和他的诗歌。
世事无常,命运难料。他写的白头翁的遭遇其实也是在写自己得命运,好像在为自己哀诉。人之将死,其言也真也哀,或许人将死时也是对自己的命运有预感预料的。“红颜女子的未来不免是白头老翁的今日,白头老翁的往昔实即是红颜女子的今时,而红颜女子和白头老翁今时往日都是诗人璀璨的命运。
一生只有一部小说却把中国文化带入最高峰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写林黛玉时著名的《葬花吟》也是很受诗人这首诗影响,多有借鉴和这首诗的痕迹。曹雪琴是欣赏《代白头翁》的,也是欣赏刘希夷的,所以读了欣赏还不够并借鉴运用它。,因为他认为写的好,所以要学习。这其实是我们常说的英雄识英雄,英雄惜英雄英雄所见所为略同。所以我想这样说,能够让顶尖超极别大师欣赏的诗,那是绝对顶尖不一般的诗,同时后世千百年相传的家喻户晓也足以证明了这一点。如果诗人没有英年早逝遭罪迫害,是不是会有更多精彩绝伦的作品。可惜历史没有如果,《白头翁》也就成了绝唱,诗人的绝笔,也成了最悲情故事的诗和最悲情诗的主人。虽然诗人的命运很悲情,但他的诗很真情,这一篇足已震撼人心,幸好没有给舅舅,有这样一首诗,一生的绝唱,一生一首诗已足矣!
后记
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他的《陋室铭》中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说,诗不在多,有经典诗足矣!做为一个诗人一生能有这样一首经典绝唱足矣,这是伟大诗人伟大的一生代表作品,他们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孤篇横绝家喻户晓天下皆知。就如西游记中演唐憎的主演迟重瑞,一生也只参演过一部电视剧——《西游记》,但是他的名字家喻户晓,作品也是最经典最受欢迎。一个诗人,一生一部经典足矣。作品只要质量,而不只是数量,要经典而不是泡沫浪花,而不是随风飘逝的流水。这些诗人一辈子有这么一部作品足矣并且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