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周末,在看房、租房的焦灼中匆匆溜走,连带着周一、周二的运动量也未能达标。直到事情终于逐渐理出头绪,我才得以喘息,回望这几日如过山车般的心绪起伏。
那个周日的早晨,定时起床运动后,身体与思绪仿佛被彻底涤荡过,格外通透。我信心满满,觉得这一天的计划定能顺利推进。然而,当自己收拾停当,却怎么也唤不起那两个赖在床上的身影时,一股烦躁猛地窜上心头。这烦躁像根导火索,瞬间点燃了积压的怨气,怨气又拉扯出一连串不愉快的记忆。强忍着在客厅吼叫的冲动,我转身回房,爬上床,抓起床头那本未读完的书。那一刻,心里其实很清楚:翻开书页,并非指望它能瞬间抚平我的怒火,而是要用这种表面的平静,向那迟迟不起的沉默,掷去一个无声却强烈的抗议——“我生气了!”。
果然,寂静笼罩屋子不到十分钟,他们便陆续起身收拾。出发看房的路上,空气依然滞重压抑。虽然后续看房过程中,我们恢复了表面的沟通与和谐,但清晨那股直冲天灵盖的坏情绪,如同沉重的包袱,让一整天的疲惫感格外深重。
事后静思,那时的情绪风暴真的有必要席卷而来吗?晚起一刻,或是稍晚出门,其实并不会对当天的计划造成实质性的拖延或影响。那瞬间的失控,更像是一种积压情绪的惯性爆发,而非对当下事件的理性反应。
看见情绪的升腾,便是驯服它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