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应该有不少人会有这样那样的考虑 ,关于工作或是生活。而我,更想将这样的思考,拓宽一点。就此话题的思索,于我已有些时日,起于平日琐碎,近日正是契机,那边顺意酣畅,好好聊一聊。非为寻求认同,只是分享思考。
不知别人有无这样那样的倾向,我先得说我有。食堂,总是习惯先选有空位的对角,其次对面,最后才会选择邻位着坐。公交,会优先选择独座的那一列,然后便是倾向站着。出门,试过了这一家,觉得吃着还可以接受,以后基本只会来这一家。可能很容易只是将之归咎于习惯,不过我总觉得有些“不透彻”。这种感觉,就好比,点动之于线,公理之于推理, vba工具之于excel函数。去思考学习任何一个东西,都得降一个维度,从它更低位面出发。那样得到的认知,或者说是理解,会是更深刻,更真实。
就上面我所举例的这些行为惯性,倾向,让我很自然联想到以往简略学过的化学反应原理。不一定对,但是确实一次次思考,又一次次在增强我的这种认识。
熵增与放热,都会有自发反应倾向,能量最低倾向。
首先是熵增,熵增过程是一个自发的由有序向无序发展的过程。一直去同一个地方去吃东西,在我看来并不是有序的行为,恰恰是跳过了思维选择,思维的上无序行为。所以往后依旧是下意识,选择同一个去处。熵增的行为,有着自发反应倾向------“行为惯性”
然后是焓变,放热的过程也是具有自发倾向。我所经常思考的类比便是,“输出”倾向于大于“输入”,这其实也是“放热”了。没有深入学习探究的过程,却总急于表达,自然语涩。没有六经注我,却想着言传身教。情绪亦然,发泄情绪去释放,从而回到稳态。
从能量最低的角度去也很好理解这一行为------尽量不挨着坐,处于相处的稳态。甚至,通过冰冻以利于保存这一现象,从这个角度也是可解释的。诸如此类,繁繁复复,难以尽数。
只是现在的我会觉得倾向自发的行为,大多感觉不是那么好。会让此刻身体或心理处于短暂舒适的状态,但过后却是起复的失落懊恼。过后理性想法带来的消极感受与自发倾向的行为互逆,有些像正逆反应关系。可逆反应在某种状态下能够达到平衡,对应的行为状态,可以被认为是“古井无波”,“夕阳绕铜樽,满城牧笛声”,也可被认为是“暮气沉沉”,“春风摆动时,一弯死水全无浪”。只是对于现在的我,无疑是后者了。
自身种种惯性行为与理性思维,处于反应左右两端。周遭环境的影响,注入逆向促进的能量,平衡左移,最终达到相较而言趋于理性,靠近左端的平衡状态,表现为行为克制。反之,周遭环境产生的影响,注入自发趋势,顺着行为惯性的能量,平衡右移,最终达到靠近右端的平衡状态,表现为放任自流。环境影响平衡状态移动,导致自身状态的改变。环境影响无时不刻不在,某刻的平衡态如何保持的?可能,这种影响的度量是量化的吧,离散不连续,达到一定能量积累,才能从一种状态跃迁到另一种状态。
可能因为最近看有关经济学的书,所以有了利用各种模型认识各种问题的想法。处于平衡的状态一般而言应是是偏舒适的状态,我会尽量推向逆向移动,多年后,即使平衡在我观念里成为了“古井无波”,也是靠左而非靠右。
相关衍生问题的通过它可以有一些解释。前面说过,写下这篇的情绪契机是最近工作或生活的变动,其实也就是最近公司的调整。我不会逃避这种问题。公司调整,视为带来自发倾向的影响,与其相逆的是,同事帮助下感受到的羽毛球技术的不断进步,cfd相关探究学习欲望,同事领导带给我的正面形象。
那么这之间博弈的尺度在哪呢?平衡状态,“一潭死水”,当我感觉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当我发现一段时间后根本性的不适应解决不了,当我不能明确感受到时间一天天流逝带来的意义,当我没有了学习进步欲望的时候,便是我寻找下一站热情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