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5


普韵新乡,共筑乡村繁荣梦

安徽财经大学普韵新乡队

时间:2024年7月29日

地点: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淝河镇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普通话不仅是沟通的桥梁,更是乡村发展的加速器。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普通话的普及成为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团—普韵新乡,作为一个致力于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小队,于2024年7月29日赴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淝河镇开展推广普通话实践活动。

教育为本——普通话助力飞翔

学习普通话对农村孩子来说,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也是连接更广阔世界的桥梁。它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克服语言障碍,更好地接受教育,获取信息,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提升自信心和竞争力。掌握普通话,孩子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拓宽视野,同时也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机会。通过普通话的学习,农村孩子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为个人梦想的实现和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普韵新乡实践团期望将普通话的种子播撒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在淝河镇的田野和村落间,团队成员们与孩子们亲切互动,通过游戏、故事、歌曲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普通话。他们耐心地纠正每一个发音,细致地讲解每一个词汇,用心地引导每一次对话。


重在行动—实践方能出真知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之前,实践团成员们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普通话推广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首先,他们设计并发放了一系列调查问卷,这些问卷旨在收集乡村地区孩子们的普通话水平、语言使用习惯以及对普通话学习的需求和态度。通过这些问卷,实践团能够深入了解目标群体的实际情况,为后续的教学和推广策略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在宣讲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普通话学习方法和技巧,如正确的发声方式、语音语调的控制以及朗诵时的情感表达等。这些内容不仅提高了孩子们对普通话学习的兴趣,也为他们在后续的学习和实践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携手同行—童声谱写新音律

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逐步提高了普通话的发音准确性和语言运用能力。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运用声音的韵律和情感的投入,使朗诵更加生动和感人。特别是在集体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孩子们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昂的情感,展现了青春的活力和对经典的热爱,共同发出了铿锵有力的时代之声。这次活动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语言素养,也激发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实践团成员们还精选了一些适合孩子们的绕口令,如“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等,这些绕口令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练习普通话的发音,还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节奏感和反应速度。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被鼓励大声朗读,不断尝试,即使一开始可能会有些困难,但在不断地练习中,他们逐渐能够流畅地完成绕口令,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的语言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通过绕口令的学习,孩子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普通话的趣味性,还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普韵新乡—共筑乡村繁荣梦

我们相信,通过普通话的普及,能够打破地域和语言的壁垒,让乡村的孩子们拥有更广阔的视野,让乡村的居民享受到更丰富的文化生活,让乡村的产业得到更快速的发展。普韵新乡,将与乡村孩童共同成长,共绘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