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虽是各不相同的生命体,却有着同样蓬勃的生命力。我们也能够像花儿一样尽情绽放,而不必去模仿、不必去攀比、不必去抱怨、不必去焦虑。
您希望您的生命像花儿一样绽放吗?
请把自己想象成您最喜欢的花,带着感情朗读下面这首诗,用心去体验花儿绽放时的心情。
您知道百花为什么美吗?
因为齐放时,它们不模仿,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独立的世界。
您知道百花为什么美吗?
因为绽放时,它们不攀比,
每一朵花都只为自己绽放。
您知道百花为什么美吗?
因为美丽时,它们不抱怨,
它们欢喜地等待着采花的蜜蜂来汲取自己的花蜜。
您知道百花为什么美吗?
因为花开时,它们不焦虑,
每一朵花都不会为了即将到来的凋零而恐惧。
不模仿、不攀比、不抱怨、不焦虑,
因而,百花各有各的美。
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花或其他关注的对象,在心理学中称为具象化技术,通过具象化,我们能与关注的对象相融合,建立起情感的链接,唤起深层的共鸣。
而带着感情去朗读一首诗,同样是心与诗共舞,如果能背过一首让我们心动的诗,定会让我们终身受益,我们一切的修养最终都是通过文学来表现。
当我们把自己看作一朵花,将情融入到诗中,定会发现百花真是各有各的美,因为它们都不模仿、不攀比、不抱怨、不焦虑,只管尽情绽放。
我们每个人虽是各不相同的生命体,却有着同样蓬勃的生命力。我们也能够像花儿一般尽情绽放,而不必去模仿、不必去攀比、不必去抱怨、不必去焦虑。
花儿的绽放需要阳光雨露,我们生命的绽放需要的是爱,爱是我们生命的源泉。抑郁是loss,是丧失,是爱的丧失,所以无法尽情绽放。
爱在哪里?爱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自己的心中。我们总习惯向外求,却不知我们本自具足,我们心中就有着爱的宝藏,却一直在“抛却自家无尽藏,沿街托钵效贫儿”。
如何挖掘出我们自身爱的宝藏?李克富老师在《爱的艺术》精品课上,把“爱的艺术”转化成“爱的技术”,让我们练习应用,作为受益者,也推荐给您。
下面是李克富老师总结出来并应用成熟的两个“爱的技术”:
1.认真体会(并非只是思考)后回答:(1)谁是您最疼爱的人?您又是谁最疼爱的人?两者是否是一个人?(2)哪些人是您最疼爱的人?您又是哪些人最疼爱的人呢?
2.举出五个母亲爱您的例子,并充满感情地具体说出一件母亲爱您的事,像记叙文一样,要有时间、地点、事件过程、母亲的做法、你的反思。
(详细内容请点击下方李克富老师的文章链接)
认真练习这两个爱的技术,能让您感受到被爱,能唤醒您心中沉睡的爱,能让您心中装进更多的人。当您心中有人时,哪怕是独自一人,也不会感到寂寞难耐,反而能享受独处的乐趣。
练习爱的技术,让心中充满爱,我们定会像花儿一样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