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刘易斯卡罗尔之作。刘易斯 卡罗尔不是一般的儿童文学作家,他是英国顶级名校牛津大学正牌的数学老师。他是数学家,逻辑学家,他的主业教数学,业余跨界写童话。这位数学家写的这本跨界的童话书里有很多逻辑方面的话题,初读让人觉得烧脑、很难读进去。评论家初期给予评价也是:一群人的疯言疯语。多读几遍,仔细思量,发现这本童话,荒诞但不荒唐,很多细节投射了当时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现实。
1、内容荒诞而不荒唐。《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讲述爱丽丝午睡做梦,掉进兔子洞的故事。爱丽丝在幻想的世界里,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遇见很多奇怪的人和动物,“三月兔,柴郡猫、疯人帽、红桃皇后”,发生了很多古怪的事情:疯狂的茶会,泪人池塘、蘑菇小屋、皇后球场、法庭审判等等,在这个奇幻疯狂的世界里,似乎只有爱丽丝是清醒的,她在不停的探险,在不停地追问:
“我是谁?”“我是变大还是变小?”
“我该走哪条路?”“我为什么被人支来支去?”
爱丽丝就是在这样的探险中自我认识,不断成长。上面的这些哲学问题,不仅是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遇到的问题,而且时时提醒我们大人,不要忘记“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不忘初心,找准方向前行。
2、情节荒诞而不荒唐。很多情节是当时社会的映射。那个疯狂的茶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茶会的礼仪,茶会的摆设,茶会的服饰,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茶会上人们的表现却很疯狂、荒诞,婴儿乱丢,宠物当婴儿来养。无休止的茶会其实就是当时维多利亚社会最重要的社交方式,还有书中的喜欢砍头的红桃皇后就是当时社会统治者的映射。
3、游戏荒诞而不荒唐,《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充分体现了“游戏精神”。游戏精神在儿童文学作品中顽童形象、奇趣情节、幽默对话是三大载体,其中首要是顽童形象。顽童母题是儿童文学三大主题之一,“使儿童不仅获得爱抚和引导,而且激发儿童内在热爱自由的天性”。(刘绪源)《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在幻想的游戏中,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在夸张、新奇、有趣的情节中,儿童获得极大的认同感,实现追求自由、摆脱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