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学期又落下帷幕。回首一年,我坦然而笑,我用勤奋努力成就自己也成就学生。我虽不能肯定教学效果是否如应试教育那么好,但我的确欣喜地感受到了一部分孩子的成长拔节。我想语文是慢工出细活,我一定要在“慢”上下功夫,让孩子如竹子般成长,让她们打好文学的基底,让语文之花在她们心间绽放。我更要在“新”上下功夫,形式新、内容新,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地学习,享受当课堂小主人的欣喜。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努力做到坚持自我提高。
自我提高方面:
第一,我自己坚持读书打卡、摘抄写文,坚持写了三本摘抄,几万字的随笔。
第二,我坚持读教育专著、教育理论,坚持写读书感悟。
第三,备课中我不断钻研,研究新的教法和学法,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时刻以还课堂给学生为教育主导思想,多次在课堂上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培养出了几个优秀的小老师。
第四,不断写教学反思,把课堂上的精彩瞬间,自己或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记录下来,留作以后继续成长的资料。
第五,教学上坚持打破常规。多媒体使用上,我尽量用最少的图片简明扼要的说明问题,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教学方式上,改变老师一言堂的习惯,还课堂给学生。例如:《孔雀东南飞》给学生留够预习时间,课堂上采取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并派组员展示或表演。同学们要自己思考,归纳整理,提炼观点,还要依据课文给出理由,自圆其说。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答题语言,还是课堂在辩论中灵动有趣,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新课堂。《氓》、《涉江采芙蓉》等还加入了表演环节,孩子们对此兴致盎然,课堂上时时引来阵阵掌声。
第六,坚持让学生不断去写文章,但是降低评价标准,以鼓励为主。但凡写了就比不写要强百倍。所以,这学期学生正式练笔总共有13次。除了基本的训练要求外,我加入了扩写练习,如《氓》《涉江采芙蓉》《归园田居》;仿写练习,如《采薇》;改写练习,如《孔雀东南飞》《洪门宴》;思辨练习,如对曹操、陶渊明、苏轼等人的评价。
第二学期,面对新学生课堂沉默、不积极表达的现状,我先按填鸭式教学进行了两个月。学生渐渐认可我之后,我又重新回到课堂改革之重,仍以跳读、学生读、学生讲为主。学生适应之后,再根据不同单元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比如戏剧单元就给学生留足读文本的时间,然后分组表演,各组讨论概括人物形象。《窦娥冤》通过演,学生不但熟知人物还对情节很熟悉,课余和外班同学玩耍时也不忘提两句人物台词。而《雷雨》除了全剧表演,全班还展开了辩论“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课堂唇枪舌剑,精彩纷呈。下课铃响时,学生仍意犹未尽。
读了更多的名师名言后,我开始践行当个“懒老师”。我把导读、作者、背景、字词等基础任务交由学生完成,并每节课安排一名学生课前演讲。聂妙妙、曹曦的文章一下就吸引了我,那个讲课时只会笑三分钟不能入题的郭春莹在登台演讲时竟然爆发了小宇宙。我希望看到更多的孩子自信、大方地站在讲台上展示最优秀的自己。
第七,在作业上玩出新花样。既锻炼学生文笔,又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学会如何从生活、社会中汲取养料。比如:给李白、杜甫等做名片、写颁奖词;给诗人、词人建群,替柳永发个朋友圈,观看《水下洛神》写感悟,假如辛弃疾与苏轼见面会聊些啥等等。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我认知,从小事中谈看法、说理由,微写作不断积累,一学期优秀作品整理成集超5万字。量变才能引起质变,我希望经由阅读写作使学生的认知更加成熟,观点更加新颖深刻。
第八,督促学生坚持做读书笔记、摘抄,分享读书感悟,坚持写随笔。本学期共有四名学生的小练笔发表在校报上。我还帮学生把所有好的小练笔整理成电子稿,编辑成册,留作纪念。
第九,利用晚自习,让爱读书的学生在班内做读书分享,帮助其他学生拓展知识面。
当然,仍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很少给学生讲题,那学生的答题思路和语言规范就没有形成习惯;课堂知识拓展不足,还不能做到群文阅读,群文教学,仍停留在单篇文章教学,知识面明显不足。所以,下学期要继续改进,让教学变得越来越轻松有趣。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知识永远没有止境。教师要常教常新,让自己尽享教学之乐,让学生尽享课堂之乐,让快乐学习成为师生共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