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卷第五十三,汉纪四十五(公元146年—156年,共11年)
主要历史事件:
全国举荐明经人士入太学,游学之风兴起
质帝聪慧,梁冀心怀忌惮,毒杀之
梁冀不顾群臣反对,扶立桓帝
桓帝继位后加封梁氏,杜乔进谏,帝不纳
梁冀忌恨杜桥,迫害致死
梁太后崩逝,梁冀依然无法无天、腐败奢靡
桓帝再次封赏梁冀,而梁冀并不满足
各地发生蝗灾,百姓受灾严重,朱穆奉旨调查贪污
冀州爆发饥荒,人相食
鲜卑入侵云中、辽东,东方盗贼猖獗
【原文华译】
7 这一年,郎陵侯国前国相荀淑逝世。
荀淑少年时代就博学而有高洁的节操,当时名儒李固、李膺都以他为宗师。荀淑在郎陵任职,治事洞明,被称为“神君”,他有八个儿子:荀俭、荀绲、荀靖、荀寿、荀汪、荀爽、荀肃、荀专,都有声名,时人谓之“八龙”。他家所居住的里弄,之前名叫西豪,颍阴县令、渤海人苑康因为黄帝时期颛顼帝高阳氏也有八个杰出的儿子,将里弄名字改为高阳里。
李膺性格朴实亢直,没有什么朋友,唯独以荀淑为师,以同郡人陈寔为友。荀爽曾经去拜谒李膺,为他驾车,回家后,喜滋滋地说:“今天得以为李君驾车!”他对李膺仰慕如此。
陈寔出身低微,在郡里做西门亭长。同郡人钟皓以笃行著称,前后九次被征召到公府就职,资历远在陈寔之上,却跟陈寔是好友。钟皓在郡里做功曹(郡守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被征召到司徒府,临行辞别,太守问:“谁能接替你的工作呢?”钟皓说:“明府必欲得其人,西门亭长陈寔可以。”陈寔听到后说:“钟君好像不太了解人,怎么独独提到我?”太守于是任命陈寔为功曹。
当时,中常侍侯览委托太守嘱托郡太守高伦任用某人为吏,高伦便安排他做文学掾。陈寔知道那人不行,拿着高伦发下来的任命书求见,说:“这人不宜用,但是侯常侍的意图又不能违背,不如由我签署任命,这样不用您承担污名。”高伦听从。于是乡里都议论说这个人任命不当,陈寔始终不发一言。
后来高伦被征召为尚书,郡中士大夫送行到纶氏县,高伦对众人说:“我之前听侯常侍安排,任命某人为官。陈君秘密将我的手令缴还,由他签署任命,听说舆论因此批评他。这其实是我畏惮权贵,而陈君是真正‘善则称君,过则归己’的人啊(好事归功于上级,坏事自己背锅)!”陈寔仍坚持是自己的过失,闻者无不叹息,天下皆服其德。
后来,陈寔升任太丘县令,修德清净,无为而治,百姓安居乐业。临县人民有迁移过来归附的,陈寔则训导发遣,让他们各回本乡。上级到太丘巡视,县里官吏们担心有人越级上访,向陈寔汇报,准备禁止。陈寔说:“上访就是为了求一个公平,如果禁止,百姓到何处讲理呢?不要禁!”巡视的司官听到后叹息说:“陈君有言如此,哪里还会有冤民呢?”果然没有一个上访的。后来陈寔为沛国国相,因为被控违法征收赋税,解印绶而去,吏民都追思他。
钟皓一向与荀淑齐名,李膺常常叹息说:“荀君的清高和见识,没法赶得上;钟君之德,可以学习!”钟皓哥哥的儿子叫钟瑾,钟瑾的母亲,是李膺的姑姑。钟瑾好学慕古,有退让之风,与李膺同岁,都有声名。李膺的祖父、太尉李脩时常说:“钟瑾的性格,好像是我们李家的人,‘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于是将李膺的妹妹嫁给他。
李膺对钟瑾说:“孟子认为,‘人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你为什么对黑白似乎不太分明呢?”钟瑾将李膺的话告诉钟皓,钟皓说:“李膺祖父、父亲都在高位,宗族鼎盛,所以可以如此行事吧!从前国佐喜欢说别人的过错,以至于被怨恶。(春秋时期,齐国国佐见单子,说话很绝,单子说:‘立于淫乱之国,而说话毫无顾忌,指斥他人的过失,怨之本也。’其后国佐果然被杀。)现在是什么时代?要想保身全家,你的方式才是真正可贵!”
【学以致用】
01,不经过的日子都是好日子,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很“经过”的日子,都是跌宕起伏的日子
在《资治通鉴》里面也是一样,好的年份,一笔带过,大家生活的很好,没什么可记录的, 凡是记录大量篇幅的,就这一年发生事情很多,大灾大难的
人也是一样的,在这段1362年当中,有的人会有好几页来记载他的故事,有的人可能就只有一页,一段,一小段,但是,这一个一段的记录里面,却有很多很重要的智慧,道德闪现,如同恒星一样,在这片宇宙中,在历史长河当中挂在那里,当我不那么“急”的时候,就能觉察的到
这一段记录,就是这样,虽然不长,但是意义重大
02,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选择一种哲学观,因为他本身就是这样的人
就像《平凡的世界》里面孙少平一样,最开始的时候,这种价值观体系还没有形成,还只是“点”和“线”的存在,但是经过更多的磨练之后, 这种价值观就会形成“体系”,自己的一言一行,就会按照这个方式来,因为这就是他最好的输出方式
陈寔这个人既能为上级着想,又能为所管辖的黎民百姓着想,受了委屈又能够做到化委屈于无形,这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修养,一个高段位的价值观体系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我以前听到一位老师讲过一句,关于如何面对失败的答案,很经典
他说:要想你的心境不受失败的影响,你的志向必须大于失败的感觉
初此一条,市面上所有的心理辅导,心灵鸡汤式的安慰都不管用,只有这句话是核心
我认为很有道理,我从2016年听到了这句话,后来一直用到心在,并且不断的分享给其他人
也就是说,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候,比如考试失败,恋爱失败,创业失败,竞争失败....等等
怎么办呢? 不要停留在失败的感觉里面,回想下自己的志向,把你的志向再拉高一点,当这种失败(受打击)的能量还够不着你的志向的时候,你心境怎么可能会收到影响呢。
你男朋友要离开你,你用更大的好,去对待下一个愿意待在你身边的人
你女朋友要离开你,你就对下一个愿意待在你身边的人更好
这里面的重点不是说,下一个人比当下离开你的人更好
而是你对别人好,这个价值观一直不变的,但是你有能力,也更愿意对下一个人更好
重点是你本人价值越来越高,更值钱,离开你,不跟你做朋友是别人的损失。,这就是志向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
我自己刚进入这个股权咨询(培训)行业的时候,身边所有的同事都开单了,只有我没有
有意思的是,11个人里面,一天当中10个人都开单了(大单小单都有),只有我一个人没有
第二天早会,本来都是开单的人上台分享开单心得,当天就变成了没有开单的人分享内心感受
然后我就说了,单子你们先开着,等你们开不动了我再上
后来就是,他们一个个离开公司了,我还在。 当他们大部分人都转行了,我还在做股权激励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就是,来这个行业之前有幸听到了这句话,并且执行了
所以当时那种环境下,虽然压力重重(可以体会下),但是你很清楚自己的志向与他们不一样,也清楚认识到自己做的事对我个人未来的重要性,以及做这个事的成就感在哪里,所以有了这股“气”一直在顶着,我的心境没有受影响,越搓越有劲。
在想想教员的经历
当年西安事变的时候,教员难道不恨老蒋吗? 挖祖坟,刚结婚没多久的妹妹,妹夫,侄子,自己的妻子,弟弟,都被害了,谁能放得下这段恨呢? 但是教员的志向更大,不仅要驱逐外寇鬼子,还得带着全天下穷苦人翻身吶。
能容一切苦,并不意味着不知道苦,而是有更大的志向要完成。
陈寔能够忍受污名始终不发一言,或许也是因为他有自己志向,独立的人格所在。这些舆论还影响不了他的心境。
03,李膺与钟瑾的对话
不同的身份,处在不同的位置讲不同的话
李膺对钟瑾说:“孟子认为,‘人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你为什么对黑白似乎不太分明呢?
李膺举孟子的这段话,不知道原话处在什么环境下才讲的
换个例子来诠释,就比如“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这句话平常讲,没有问题
但是,处在民族尊严,处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候,这句话就有很大的问题(参考金一南将军的解读,深表赞同)
这里也是一样
有的时候必须黑白分明一点,有的时候你如果坚持黑白分明,那就玩不下去了,在古代,可能命都没有了,搞不定连家族都给消掉了
当你在诠释公司的价值观的时候,当然可以黑白分明,这样能够让所有人知道公司导向是什么,什么是坚决不可以碰的,是电网,红线。
当是你在管理上,在不是涉及到公司生死存亡的一些小事情上面,你太讲究黑白分明,那么,这个管理基本上就废了。
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种类似的词语:
明哲保身
这个词语也是一样的,即包含着苟且偷生,也包含着一种智慧,不仅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又保护保全家族,同时还保全了自己的节操,离污泥远一点,挺好
只要涉及国家民族存亡的事情(现在不像100年的时刻了),保全自己的生命,尊重自己的生命不残,不缺,不废,不轻易舍弃,让自己活的久一点,活的久一点,一切就都可能。
想想看,古代人的寿命还没有现代人的长,有的人到了40岁以后才开始读书,读《春秋》等先贤书籍,到了60多岁,70来岁依旧被人邀请出山
历史上第一位以丞相封侯者——公孙弘,就是40岁之后开始读书(笔记第70篇有记录)
最后,我们最终要选择什么样的哲学,选择什么样的活法,其实内心的“自己”会告诉我们,你就是你自己最好的老师。
只是要静静思考下:我有多久没有与“自己”交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