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资格做我的父亲吗?”一位儿子质问自己的爸爸。
我觉得这是所有为人父母者值得反省和反思的问题。
昨晚,在家长群里,针对许多孩子怕写作文的情况,我建议家长从抓孩子写日记做起。一位妈妈失望地说道:“我家娃娃就是不愿意动笔写日记,要求了好多次,就是不能坚持,关键他自己写的动力不强。”另一位妈妈振振有词附和道:“通病,病源——懒。”我回应道:“根子在父母身上,表现在孩子身上。”这位妈妈委屈地反驳我:“老师,我觉得我挺勤快呀,经常在家写东西,为了他,我都手写不用电脑打字。失败,没影响带动他。”我告诉她从小没有培养孩子勤快的习惯是关键。
那位被儿子质问是否有资格做父亲的爸爸反思道:“不用辩解,更不用怀疑,现在我们很多人只盯着学习的表象,不然,不会全民对分数和升学有如同宗教般的虔诚。因为我们可能不懂学习,更不懂教育。学习,是学习者对兴趣的主动探究,是对未知世界好奇心的满足,学习是从舒适区到冒险区的每一步迈进。所以,孩子的学习和我们成人的学习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成人会为'有用'学习,而孩子会为'有趣'学习。我们成人会用时间成本和辛苦标准化训练来追求学习成效,而孩子会用独特的自然体验和主动探究来完成学习。这两种学习效率高低不言而喻,但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却熟视无睹。”
对照一下上面的两位妈妈,除了没有培养孩子的勤快的习惯外,更重要的是没有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渴望。一位妈妈只是简单地提要求,另一位妈妈只是草率地归因于孩子的懒。 这是对孩子的学习,那么其他方面呢?
据我对近百名小学生的抽样调查,我问他们爸爸妈妈理解你多少?除了极少数回答非常理解外,绝大多数孩子回答的是理解我的日常生活,不理解我心里的想法。也就是父母和孩子的心灵处于隔阂的状态,无法形成有效沟通。
我发现一个可怕的现象,来这里学习的孩子,年龄越大,他们越缺乏想象力,越没有好奇心,被没完没了的作业和课外兴趣班压得喘不过气来,孩子们已经向父母发出共同的呐喊:“我好累!”梦幻般的年龄,却不再有梦,有的却是父母的“成龙成凤梦”。我不得不大声疾呼:“还童年给孩子,让孩子成为孩子!”
前两天,一位妈妈来找我给她一岁四个月的宝宝推荐早教老师,因为医院检查她孩子有自闭症倾向。我告诉她,妈妈的悉心陪伴,用心照料就是最好的药,她半信半疑地走了。
实际上,中国教育从不缺各种理论专家,缺的是真正知行合一的人。 写到这里,我的内心感到莫名的痛,无知无畏的父母拼命去折腾孩子,孩子出了问题,从不真正反省和反思自己,一味地指责和贬低孩子,不会也不懂如何去帮助孩子。我曾经给一些父母开玩笑,如果让孩子来选举父母,恐怕不少父母会落选。
上帝把一个个可爱的小天使送到父母的身边,却不知如何珍惜。为了保住这为人父母的资格,转换一种思路吧,让自己成为热爱生活,勤于学习,努力工作的榜样。把对孩子的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去,不寄希望于疾风骤雨,而是在润物细无声中去彰显父母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