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的引发有时只是因为一个微小的偶发事件,这和所谓专业的解决方法是一点也扯不上关系的。这些行动都是直接应对困难本身,而不只是讨论困难为什么会发生。
第二序改变的几个原则:
- 第二序改变的应用范畴针对的正是那些第一序改变中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因为从第二序改变的观点来看,这些解决方案正是问题无法解决的关键之处。
- 第一序改变是基于一般常理而产生的策略,而第二序改变的方法往往令人不可思议、不可预测,而且超出常理的;在第二序改变的过程中,常存在着令人困惑或不解或矛盾的元素。
- 第二序改变的解决方法是处理此时此地的情境;它直接处理问题的结果而不是探究问题发生的假设性原因,重要的是问题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
- 第二序改变的方法是让问题超脱于人们尝试解决问题所掉入的悖论纠结的陷阱,并且将问题置于不同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框架之中
我们无法回答为什么科学的思考逻辑将『解释』视为『改变』的先决条件,但是毫无疑问的,这是一个事实。为什么这个问句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一直被提起,它决定了科学研究的程序,而科学研究的结果并未有效地解释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问为什么
我们的看法是,我们可以只处理此时此地所存在的问题情境,而毋需了解为什么问题会以那种形式发生。而且就算我们不知道问题的根源和演变,我们依然能够去解决问题。
在解决过程中,我们是在问是什么,即问题的情境是什么,此时此地发生了什么事?可是想要解决问题,首先必须认知到为什么这个迷思已经深埋科学思考中,所以任何只针对问题的现存结构与结果的解决方法,目前都被『科学界』视为只是肤浅地触及了问题的表象层次而已。
维根特斯坦:如果我们不去问「为什么」而直接去探究现象所发生的重要事实往往我们可以发现,事实会引导我们去找到答案。
我们发现在有计划地介入人的问题时,最实用的方法不是去问为什么而是问是什么。也就是去了解此时此地到底是什么行为,使得问题持续不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才能使改变发生?
我们提到的所有的例子里有一个相同的架构:当事件A发生,而且情况令人难以忍受时,一般人依常理判断会认为如果阻止A发生,也就是用A的替换物或者对立面来避免问题发生(即群论的第四特性)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这种方法只会造成第一序改变。只要问题的解决思考是以不是A就是『非A』的二分法来寻求答案,就将落入二选一的谬误中,陷于不是一就是二的选择困境里。
第二序改变的原则是『不是A』,也不是『非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