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是安德拉什·席夫爵士与安德烈亚·巴尔卡室内乐团在沪的第一场演出。三年前听过他与北德广播爱乐乐团的音乐会。领略了这位‘’音色炼金师‘’的风采,作为钢琴家,席夫有着不同凡响沉着与大气。而今晚的演出,他不仅作为钢琴家,还兼任乐团指挥,为我们带来一场原汁原味的古典时期音乐会。
第一首作品是贝多芬的《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19》。这首贝多芬早期的作品虽然受到海顿风格的影响,但乐队的导奏,钢琴的进入,以及钢琴的华彩独奏都更具有莫扎特的影子。
协奏曲第一乐章是有活力的快板,钢琴与乐队交织出清新流畅的旋律线条,富有活力的附点节奏推动着音乐情绪的前行,钢琴家娴熟干净,充满质感的一连串上行和下行琶音,显示着不同凡响的功力。众多主题的自由切换,丰富的色彩变化,有随心所欲的潇洒和自在,但又不是古典的精准和优雅。
第二乐章柔板是屏息凝神的沉思,严肃和冷静,仿佛是哲学式的思考,贯穿始终的稳定和均匀,既保持着理性的精准,又充满诚挚温暖的弹性。
第三乐章很快的回旋曲,钢琴家演奏中非常完美地掌控着速度。触键对音量的控制有着丰富的层次,一气呵成,非常自然,如同呼吸与心跳的脉动,音乐从心里流淌出来……
第二首作品是莫扎特的《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K.543》。这首莫扎特的晚期作品除了有着天才作曲家擅长的美妙旋律,配器也非常丰满温暖。安德烈亚·巴尔卡室内乐团的演奏让作品更接近古典传统,舞曲节奏的跃动旋律,可爱精致的迷人乐思,都让我们仿佛可以呼吸到维也纳浪漫的音乐空气。
下半场又是一首贝多芬的作品,《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作品58》。这首贝多芬钢琴协奏曲中最具特色,最让人着迷的作品,写作于他的“英雄时期”1803-1808,短短五年时间里,作曲家凭借着他惊人的创作力,诞生了许多大型作品,虽然这首曲子首演并未受好评,而是过了近三十年后被门德尔松挖掘,才受到关注。但现在已经成为了贝多芬的重要钢琴文献,深受很多钢琴家的喜爱。
作品分为三个乐章:适中的快板,稍快的行板和回旋曲活板。席夫先生在演奏过程中运用了非常丰富的强弱处理与速度变化,每一个乐句处理方式都细致入微。在贝多芬阳刚的力量中,演绎出圣咏祈祷般的淳净恬美。 最后华丽绚烂的乐章主题加上管弦乐队的助力,让主奏钢琴迸发出惊人的力量,散发着活泼欢快的万千光芒。
最后席夫先生和乐队返场两首,但依然无法满足观众的热情,掌声一波又一波……他又贴心地演奏了一首钢琴小品。这可能是在上交看到最长时间的音乐会,加演近半个小时。耳朵有福,散场后每个人都非常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