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解,每章一读。
文:
孔子游于匡,卫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
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
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解:
本章讲孔子困于卫仍弦歌不缀的故事,阐时命之理。
《缮性》章二曾提到当不当“时命”的问题,与本章主题相契。在文本看来,既定命、时下的人无论如何作为,都只能接受时势的造化。圣人“知通之有时”,就能安处现世,临危不惧。文末写到孔子不久被释放,正映衬时势变化的道理。
其实,本章所谓的时、命、势就是通常说的世道。《缮性》章二也为时势造人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从上古开始,世代流传,道德下衰,民性民心都发生了变化,整个世间的运作随着时代的迁变而逐步人化;人自己创造的社会反过来又会作用于人。
文本区分尧舜、桀纣,时不同,人穷、通亦不同。这仅是儒家立场。站在更高的层面,尧舜桀纣无二,都是儒门礼教的产物;那么如此说来,在它们的世道下,人心涣散是共同的。这也体现着时势造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