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感受:
每天下班,总觉得疲惫不堪,什么都不想做,就想瘫着不动;
明明每天都坐在办公室里,也没做什么,但就是觉得身心疲惫;
经常觉得脑子像生锈了一样,转不动,遇到很多问题都不愿意去想;
周末了,终于有时间学习了,但还是觉得很累,常常睡一觉,看会剧,不知不觉一天又过去了......
很多人也许会把它们归咎于生活压力大、工作压力大......
但【压力大】只是一个现象,并不是原因,我们要思考的是:这种【疲惫感】是如何造成的?以及,如果暂时没有办法彻底改变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善这种情况?
如果你有这样的困扰,那么,希望今天这篇文章,能给你一些启发和思考。
为什么我们每天都坐着,却依然会感到疲惫不堪呢?大脑究竟经历了什么?
首先,让我们想一想:当你感到「心累」的时候,最常见的表现是什么?
通常就是这两点:
要么,觉得毫无动力。明明知道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就是一点动力都没有,只想瘫在沙发上,什么都不愿想、不想干;
要么,心情非常差。一丁点小事,都会让你感觉十分烦躁、压抑、郁闷,总是没来由地容易发脾气,觉得一切都十分灰暗……
实际上,这两种情况,跟大脑中的两种神经递质密切相关:多巴胺和血清素。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讲过:多巴胺的作用是什么呢?是为我们提供「动机」。
简单来说,有了多巴胺,你才会「愿意」去做一件事情。而如果这件事情能刺激你分泌大量的多巴胺,你就会非常渴望去做它,不做就会非常难受,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上瘾」。
但反过来呢?缺乏多巴胺会怎么样?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缺乏动力。
明明知道有很多事情「很重要」「必须做」,但就是提不起动力,一点都不想动 —— 这就是缺乏多巴胺的典型表现。
所以,为什么当我们「心累」的时候,明明知道必须学习、健身、做有用的事情,但还是会瘫在沙发上玩游戏、看电影、追综艺、玩手机?就是因为:后者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就能为我们提供大量的多巴胺,让我们感觉到「爽」。
因此,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扰,无需过于自责。这并不意味着你「不自律」,也不意味着你「堕落」,实际上,这是人之常情,大家都一样 —— 你只是刚好处于状态不好的低谷里而已。
每一天,都会有无数的信息进入我们大脑,我们内心里也会产生无数的想法、计划和烦恼。比如:对未来的打算,对任务和工作的担忧,对人际关系的烦恼……
它们盘踞在大脑里,久久未能得到解决,于是一直「不肯离开」。堆积起来,就会占据大量的认知资源,导致我们的「后台」变得拥堵。
也就是说:每一天,我们的大脑「后台」,都处于高负荷的状态,一直在不停歇地运转。
这意味着什么呢?大脑相当于一直在高耗能,导致代谢产生的腺苷一直无法被重组、消耗掉,从而堆积起来。
而腺苷的堆积,就会给大脑一个信号,告诉大脑「疲劳了,该休息了」。于是,它会通过一系列神经元的反应,最终扩散到整个大脑里面,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让你感觉「脑子转不动」),减少多巴胺的分泌,降低血清素水平。
这就导致了疲劳感的产生。
总的来说:持续不断的「思虑过载」,导致腺苷的堆积,进而导致多巴胺和血清素的减少,就是使得我们哀叹「每天怎么都那么累」的罪魁祸首。
尤其是对于高度敏感者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他们更容易对信息进行「深入反刍」,从而使其在后台中停留更久、对其的加工处理更多。
那么我们该如何摆脱疲惫感呢?
1. 简化决策
每一天,我们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决策,小到穿什么衣服出门,吃什么早餐,做点什么来消磨时间,大到这个报告怎么写,确定什么选题……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实际上,无论决策大小,它都是一种权衡的过程。
一方面,这个过程会占用认知资源,消耗我们的能量;另一方面,一个决策完成后,实际上不会全部从大脑中释放出来 —— 可能还会有一点点残留,比如「这个决策对吗」「我是不是选错了」,诸如此类。
这就导致了:在一天里面,你做的决策越多,就越容易让大脑后台「超负荷」,从而陷入疲劳和烦躁之中。
2. 分解任务
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个情况是:我们每天总会有大量的任务,铺天盖地地压过来,让我们难以喘息。可能是一个大项目,可能是一个出差安排,可能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可能是一个没接触过的新客户……
尽管很多任务没法立刻着手去做,但它就是会在那里,一直吸引着你的注意力,让你不由自主地想着它。
这是导致「心累」最常见的情况。
对于这种情况,我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呢?分解,写下来。
1)把这些盘踞在脑海里的烦恼和事项写下来,把它们「腾出大脑」;
2)对它们进行分解:我可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大概在什么时候做;
3)准备行动时,只看第一步,不看其余的步骤。让自己「先做了再说」。
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地告诉大脑:它已经被我记住了,我可以轻松地搞定它,不用再忧虑了。
3. 化零为整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个情况:一整天下来,都在忙着处理各种各样的琐碎事务:回群聊、改图片、剪视频、改文档,反反复复来回确认需求、拍视频……
要说什么都没做吧,也算不上;但要说做了什么吧,也实在说不上来。
要牢记一点:我们的产出和成果,很大程度上是由「整块」的事情所决定的。
很多琐碎的事情,不是说不重要,但一方面,它们的价值的确不高;另一方面,它们会造成大量的「思维碎片」,堆积在大脑里,大大加重大脑的负担。
尤其是:当我们不断在多个任务之间切换的时候,每切换一次,都需要耗费一部分资源去调整状态、「重新加载」,这就会导致,整块的信息变得支离破碎,大大增加了占据的「后台空间」。
很多时候,这正是使得我们感到精疲力尽的最大因素。
所以,一个管理时间和精力最基本的技巧,就是:把碎片化的事情,尽可能集中到一个时间段一起做,来腾出整块的时间,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比如:
能不能在每天里专门腾出几个时间段,用来处理一切沟通的事务?
每次沟通都可以想一想:我怎样才能把信息一次性讲清楚,尽量减少来回确认的次数?
如果一件事情需要5-15分钟去做,不妨思考一下:它一定要现在做吗?能不能放到其他时间段,跟别的事情一起做?
如果发现自己在好几个任务之间切换,不妨问自己:这些事情都很重要吗?我能不能把别的放一放,先把一件事情做完?
……
养成这个习惯,你会发现:每天的事情还是那么多,但似乎并没有那么令人厌烦了。
4. 保持专注
这里说的专注,不是说要全神贯注在一件事情上、一刻都不能分心 —— 这是不可能的。
而是说:想清楚,我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除此之外的事情,我能不能拒绝掉,或是尽量拖着,先不管它?
尽量减少「要我做」,专注去做「我要做」。
很多朋友可能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这需要你去拒绝别人(尤其是对于高度敏感者)。但这是必须克服的一步。要知道:这个世界上除了你自己,别人都是无法为你负责的。
只有舍弃身上过度的负担,能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做不来」「不合适」。
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真正地为自己而活着。
5. 奖赏期待
什么叫做奖赏期待呢?简而言之,就是在自己的生活中,多播撒一些可能性,让自己收获不经意的喜悦。
举个例子:我一直很提倡一个「5分钟给予」的做法:就是每天在生活中,花大概5分钟的时间,为别人伸出援手,给他人一个举手之劳的帮忙。
当你为别人提供帮助时,你会收获一种基于良好「社会联结」的幸福感;而当别人从你的行为中受惠,向你道谢时,你又会获得强烈的反馈和满足感。
再比如:在业余的时间,参加一些团体、活动,让自己怀揣「认识更多有趣的人」「获得新的生命体验」的期待,从而来有力地反抗每天生活的慵常和疲惫感。
这些,都是让生活充满阳光的方式。
6. 适度放松
最后,简单聊一聊,如何通过适当的放松,让自己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
多晒太阳。日光可以有效地促进血清素分泌,让自己的情绪变得舒缓、柔和。尤其是在这个「季节性情绪失调」的高发季节,多到户外的阳光下散步,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疗愈方式。
多运动。研究发现,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提高血清素水平,从而有效地缓解焦虑、压力,提高幸福感。大约每周120分钟的有氧运动,就能起到效果。
看一些有趣的视频。前面讲过,长时间持续的思考,会导致腺苷堆积,产生疲惫感。因此,我常常在工作间隙备一些小视频,通常是一些旅行、风景和美食的纪录片。既不容易上瘾,又能了解一些稀奇古怪的知识,还能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放松。
饮食。少摄入碳水,多摄入一些氨基酸均衡的高蛋白质食物,比如肉蛋奶,可以为身体制造血清素提供原料。
储备能量仓。一些正向的激励和反馈,可以帮助自己恢复动力、恢复状态。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把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和肯定收集起来,状态低落时翻出来看,给自己激励……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同样受到困扰的你,注入一丝能量。
生活确实不容易,也正是因为不容易,我们才更要好好享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