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档电影《误杀》票房越来越火爆,我看了之后感觉真的是亮点非常多,前面已经写过一篇了,但很笼统,今天我想说说电影里牵涉到的亲子教育问题。
从某个角度来说,误杀讲的是两家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而发生了一系列的联系和冲突的事。
“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什么样的土壤培育出什么样的花,父母是孩子性格养成的温床。
先说坏小子素察,父亲是议员,每天忙于工作,忙于政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陪伴很少,对孩子疏于教育。母亲是警长,高智商,破案很有一手,但对孩子却给予了很不理智的溺爱。
素茶在和别的孩子打架时差点戳瞎别人的眼睛,对此,父亲稍一责怪,母亲就立刻拦挡,而素察趁机摔门而出。由此看出,父爱长期的缺失和母亲的极度溺爱,加上优越的家庭背景,让素察形成了飞扬跋扈的性格,是非观念淡薄,导致他敢去肆意偷拍女生,迷奸女生。这也是他被李维杰一家误杀的导火索。
而被素察迷奸的女生平平, 父亲和母亲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父亲经营着一家网络公司,母亲负责打理家庭照顾俩个孩子。家境虽然不富裕,但父母都是善良的老实人,平平也一直学习优秀,被迷奸后也不敢声张。回家后被素察要挟也不敢反抗,直到被母亲发现。
天下父母爱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
很多母亲为了保护孩子会突然爆发出绝无仅有的潜力。
影片的转折发生在平平和母亲与素察扭打的过程中,误杀了素察之后。
在保护孩子的问题上,两个母亲的表现是一样的,素察的母亲为了找出杀害孩子的凶手,运用了自己的所有破案经验,并用自己的直觉推断,捕捉到了凶手的一点点破绽,甚至不惜动用权力,对平平一家滥用私刑,一心只求尽快破案。
而平平的母亲,本是一个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的家庭妇女,却敢于只身一人把一具尸体运出车库并埋到后院旧坟里,这个事情我相信她在平时是万万不敢去做的,但在那个雨夜,为了保护孩子,她出奇地勇敢、冷静。后来在警局里,她又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站在警长和孩子的中间,为孩子挡住警长的质问和喝斥。
两个父亲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表现截然不同。
素察的父亲在孩子失踪后,虽然着急,但并没有把这个当成头等大事,他还是照样去参加竞选了。
平平的父亲在知道误杀的事情后,在很短的时间内都运用自己的所学和平时看电影积累的经验,为家人制定出了一套完美的逃脱流程,他知道这是关乎全家命运的大事。确实他的逃脱计划非常完美,以至于警长虽然推断出了他们一家是凶手,但根本没有证据可以去抓他。
在关键时刻,素察的父母是各自为战,父亲并没有全情投入,在孩子的身上。而平平的父母,是和孩子站在一起,全家人一起去面对困难、解决问题。
父母对待问题的不同态度,虽然不是关键因素,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事情的走向。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一个品德优良的孩子背后一定有诚实、善良、三观端正的父母;如果一个孩子自私自利、品行不正,那他的父母一定也不会好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