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摆脱依赖?

依赖行为对孩子今后个性发展和成才是极为不利的,很难想象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能独立地走南闯北,成为一个事业上的佼佼者。


我们该如何破解孩子身上的“依赖病”,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呢?


一、孩子依赖性太强,一定和家庭教育有关

1.勤快妈妈与懒女儿

有这样一位妈妈,她平时衣着得体,做事干练,家里每个地方都一尘不染、整整齐齐,还烧得一手好饭菜。坐下来聊天时,她略带点骄傲又无奈地对我们说:唉!没办法,我是个有洁癖的人,见不得家里一点脏乱。

可她女儿和妈妈反差太大了!脏衣服丢在床头,臭袜子塞在枕头下,吃完饭把碗一推,站起来就走人,手上扎了一根小刺都要娇气地“哎哟”半天。看上去挺机灵的女孩子,家务活几乎什么都不会做,笨手笨脚的样子让人又想笑又摇头。

有一次大家笑着问她:妈妈那么能干、爱干净,你怎么不是这样的呢?她不好意思地说,在家里她什么都不用管,因为妈妈嫌她做得不好,所以索性就不让她碰了。再加上就这一个孩子,家里的亲朋好友也都比较宠她,姨妈、姥爷等人经常对她百依百顺,所以“公主病”就这样养出来了。她在老师家里看到姐姐和弟弟干活,心里也想帮点忙,但插不上手,也不知道该干什么。

2,父母过多提供了“削弱孩子能力”的帮助

生活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父母,给孩子的爱和帮助实际上不是在增强孩子的能力,而是在削弱他的能力。

比如喂饭这件事儿,当孩子可以自己完成吃饭这样的动作时,还继续代替他去做。

每个孩子潜意识里都有内在成长的需要,渴望证明自己的强大,长大的渴望和从父母处接收到的轻视不断发生矛盾冲突,这样孩子就会陷入一种既懦弱无能又充满了怨恨的状态,变得自卑又狂妄.


3.父母的控制和强势,逼迫他人以依赖求和平

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想一想在工作中是不是也是这样?如果领导或上级比较强势,说一不二,那其他人就不敢随便拿主意、提意见,只能附和。家庭中也一样。

事事非得按照自己的心愿来,把孩子、老公所有的事情都亲自安排好,这样的妈妈并不少见。这种强势类型的父母更多的潜台词是“我是对的,你必须要听我的,如果你敢不听,后果很严重”。

当孩子已经习惯了去过“父母想要我过的生活”,而放弃了争取自己想过的生活,他不依赖父母和他人又能怎么办呢?可悲的是长期如此后,最终如果有一天问他:你自己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他大概率会茫然而惶恐,四处张望,半天不作声,最后讷讷地说: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4.挑战太少,舒适区待久了,内在成长动力不足

最后一个原因是常常允许孩子待在舒适区内。平时生活平淡不惊,给予孩子的挑战性太少,总让孩子做那些唾手可得、没有什么难度的事情。

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如果遇到某些挑战或者是较难做到的事情,都会有他人随时出来帮助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不需要很努力,他的内在成长动力不能得到激发,就会不愿意走出舒适区,更不愿意发展新的技能。

二、解决依赖性强的路径和方法

建议家长按照“现象(是什么状况?)一原因(为什么出现?)一方法(该如何调整?)”这样的思路去思考,只要把原因搞清楚了,就可以找到孩子问题的关键所在,按图索骥,找到好的办法。

1.先接纳孩子的状态,关注他的感受,少说多倾听

无论孩子是什么样的状况,家长都不要操之过急,先接纳孩子目前暂时可以是这样的,不把无谓的能量消耗在对过去的内疚和后悔上。同时真正重视独立性这个问题,鼓励孩子去表达内在的感受和想法。

遇到生活、学习中的一些问题时,家长不要急于发表见解和意见,

不妨尝试和孩子一起去探讨,一定要少表达、多倾听,比如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你是怎么想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还能想到其他什么方法”,等等。


2.孩子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拿主意

真正把选择的权利给予孩子,孩子才能学会选择。

先从简单、有限选择开始培养,让孩子逐步建立独立思考的能力。

比如想看什么电影,穿什么衣服,今天吃什么,为家庭制定采购物品的清单等。对于这些具体的、有限的选项,有意识地征求孩子的意见,让他来决定。这样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影响小,孩子承担的压力比较轻,会更愿意做出选择。

生活中本来就没有那么多重要的大事情。在去哪里旅游,今天吃什么,喜欢哪件衣服、玩具等这样的事情上,还是要尽量尊重孩子的决定。

只有让孩子先学会为小事做选择,循序渐进,将来他才能有勇气面对更大的选择和结果。


3.从生活细节开始训练独立能力

之所以用了“训练”而不是培养,是因为生活中的很多小事都需要教导到位,需要反复进行实践练习。世界上唯有父母的爱,是以分离为目标的。父母对孩子所有的爱和陪伴,都是希望未来有一天他能够真正地离开自己,扬帆启航,自由飞翔。

如果生活细节过关,孩子就拥有了可以独立生存下去的底气和能力。


4.在可控范围内适当分离,参加游学或夏令营

现在假期内各种游学营以及夏令营非常丰富,父母可选择可靠的机构体系,以及可信任的老师,在做好前期准备后,让孩子短期离开自己的视线。

独立生活,不仅是对家庭教育结果的检验--独立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否积极上进、有团队精神、服从规则等,也能有效减少孩子的依赖性。


5.父母及他人要学会示弱,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

孩子的依赖和独立就像是弹簧,你弱它就强,此消则彼长。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未来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的话,就用像对待真正男子汉的方式去对待他;

如果希望孩子成为离不开妈妈的宝宝,那也只需要用像对待宝宝的方式去对待他。并且,最终结果不是看父母口头上希望什么,而是看实际行动上到底是怎么做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