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即将要带团队,这些话可以跟你聊聊

今天仍是以一种交作业的心情来打开编辑区的,所以临时快速絮叨下的点,也许不是最成熟的,但希望某些话语也能给你思维碰撞的灵感,随便聊聊吧。

要不要转管理岗以及如何面临初转管理岗的挑战,是个很大的话题,话题来自于前两天说服朋友勇敢追求更进一步成长的聊天中。

最优秀的团队管理,不是让管理者成为十全十美无所不能的超人,而是让其拥有能把各类能人聚集在一起的魅力。


以下一些没有框架,想哪儿说哪儿的点,希望可以给即将转成管理岗的你一些灵感:

1.减少不能接受怀疑的矫情和难以接受挑衅的玻璃心

其实不管是做个人员工还是做负责人,这条定论都能适用。用一句我孩童时常说的所谓大道理:“世界上有几十亿人口,我们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自己,所以,做自己就够了”。其实我们都知道,即使你只是做了一件很普通的事,会有关系很好的朋友无条件支持你,也会有路人对此无感,甚至会有不对付的人偏就生事议论。如果我们对每一个看法都那么在意,最终苦累的只能是自己。

面对团队管理同样如此,我们在某些时候可能没法保证初接团队中每个人都欣赏并服从自己,过于在意各类言论,并不是一个成熟的管理行为,如果不可避免有这类烦恼,请尝试克服它,干脆起来,你会发现细枝末节可能根本不重要。

2.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可归结为需求的共赢

或许有人会问,不在意团队成员的各类想法,那么如何凝聚,如何建设团队呢。

首先,强调一下,对于第一点的不在意,重点在于减少,而不是全盘忽略。

如何区分这个性质,关键的一点在于,这些言论是对人的还是对事的,是日常琐碎还是团队基调氛围。

举个例子:我曾经遇到过一任leader,进入她团队的时候是她第一次带团队,教育型人格的她,会非常关注每个成员的每个细节,从你发了怎样的朋友圈,有没有可能立了个不专业的人设,到有没有人议论过她,安排给你的事发出的邮件每个字怎么编排,事无巨细,都非常在意。

这样的行为看似是非常完美主义的细心,但其实本质是她根本还没有完成从个人到团队管理者的转变。

那如果例子变为,是某段时间,团队开始出现一些声音,几乎大多数人都在议论并挑战某项决策的正确性呢?这时候,就需要界定下,这个决策是因为信息差的不平等而使团队成员有对状况的误解,还是确实没有考虑充分现实条件做出的需要调整的决定。

回到这个论点本身,如果长期干脆果断忽略某些细枝末节,会不会出现由于缺少感情基础,而不利于团队的建设呢。

一个人选择一份工作,一个旅程,必然有其处于当时环境的背景和原因,也许他清晰的知道,也许他还迷茫未知。

但不管哪种情况,用你的火眼金睛挖掘出他的需求点,或显性需求,或隐性需求,一旦你的存在,可以帮助他需求的达成,那么,你的需求,自然能获得对应的助力。

这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不管是情感需求还是现实需求,关注人的本身,相互尊重,方可互惠共赢。

3.关注人本身的成长和事本身面貌

如果你带的是一个职业技能还不够成熟的萌新,引导其成长,提供升级打怪的机会,在大多数情况下,他的成长带来的输出贡献,会给团队一些活力的注入。

如果某个成员是拥有一定经验及有极其主见的人,那么适当放权和关注结果,会令你收获更快的输出。

发掘出团队成员的动态优势,合理分配这些长处的力量,就像一个拼图的过程,找出对应方块放到对应位置,此谓识人。

4.拥有并提升资源整合的能力

团队负责人之所以是负责人而不是个人,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他需要调动和关注的是多个人的集合,而不是单个人的个体。

跟第二点结合,如何达到需求的共赢,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资源的加持。

了解资源整合的力量,在面临困难的时候能更快的获得他人的帮助,在调动团队动力的时候能提供更强势的资源支持,会让你体会到“快”的快感。

5.团队成员更多更快成长,会反撑你的成长

我曾遇到过嫉贤妒能的领导,和沉浸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争斗的负责人。即使那时刚入职场不久,仍感慨这是种非常不聪明的行为。

当有一天你走上管理岗位,管理范围的扩大几乎会成为每一个管理岗成长的必经之路。

而管理范围的扩大,可以来自于两个方面:

a. 负责人员和内容的扩大,当负责的团队人员数量和业务范围影响越来越大时,就是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过程;

b. 团队成员层级的上升,带领一群N+1职级的成员,一定比带领一群N职级的成员,更容易扩展影响,所以在既定条件下,团队成员层级上升的普遍性越高,给自我带来的驱动也就越大。

6.快速决策的魄力和承担责任的担当

熟悉我的朋友会知道,我在做单打独斗的个人主义者时,和带领团队的时候,处事方式和散发气场几乎截然不同。

最大的原因在于:角色的差异。

作为自由的个体时,需要考虑和在意的更多是个人的状态,佛系的时候万事皆可。

但作为团队负责人,你所代表和承担的就不再是个人的喜好了,不论是天生的责任感还是对他们负责的使命感,考虑事情的角度,将会变深变广。

因此,拿出魄力,快速果敢,面具多变,敢于决策等等,这些特质都要散发出来。

正确决策,确实不容易,但请相信一定是可培养,当经历的情况变得更多,了解的信息变得更全,考虑的角度变得更广,决策的准确性,也会一点点慢慢变高

最后一定论是:真心换真心


好的,今天就跟大家侃那么多,现在还不知道明天抽什么时间完成明日的打卡,想聊什么话题,反正,明天见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