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时候,经常带女儿去儿童游乐场玩,在独木桥、绳梯、攀爬一些项目旁,时不时听到其他父母对孩子说:“不要怕,要勇敢!”当小朋友害怕畏缩不前时,爸爸妈妈总是这样鼓励他们,然而效果并不明显,更多的情况是,孩子对这些项目失去了兴趣,跑去其他地方玩了。
父母当时想的是“孩子一定会很坚强、很勇敢地冲上去。”
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都会想着塑造孩子坚强的品格,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想的和做的却不太一样。
经典的例子,刚学会走路的幼儿,跌跌撞撞地摔倒在平坦的道路上,父母毫不犹豫地冲过去抱起孩子,安慰他,并且对场地表达愤怒与不满。
父母一定想着“千万别摔疼了,你还小,爸爸妈妈来帮你吧。”
父母事无巨细的担当,让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
很多时候,父母“爱”的范围延伸得太宽、太广,一旦觉察孩子碰到些许痛苦恐惧,立刻冲上前自己承担,用温暖的怀抱去保护他们。
平时一直把孩子当作婴儿,时时刻刻呵护着,从没有赋予他们独自面对困难的勇气,从没有给孩子自己去体验困难的机会。没有挣扎、摆脱困境,并且最终获得胜利的磨练,孩子内心自然无法产生消除恐惧的勇气。
培养塑造孩子的品质,在平时生活中并没有太多的东西要学,而是从小事、小习惯上加以积累,寻求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日常的积累,直接面对游乐场中稍有困难的项目,对于孩子来说无异于“暴风骤雨”,这种未知环境和未知困难,总让孩子处于不安的状态,最后选择逃避。
孩子天生喜欢探索,天生就很坚强
孩子只要能够走了,就到处乱跑、乱爬,从不畏惧,开始也不会感到害怕,但成长过程渐渐受到父母的影响,慢慢失去了原有的勇气。
孩子的软弱在于父母总是关乎他们的感受,事无巨细地照顾他们,不让孩子承受一点挫折与痛苦。
坚强的品格需要环境的磨练,需要亲身经历,不在乎其中失败还是胜利,只有敢于独自面对黑夜,才会迎来黎明曙光的喜悦。
与生俱来坚强和勇敢,需要得到父母鼓励和培养,不要把孩子一直放在父母的温室中,只要父母陪伴左右,不让孩子经受很大的伤害,不妨让他们自己去迎接雪雨风霜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