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父母和老师太严格和控制过多时,孩子们培养不出责任感;当父母和老师对孩子太骄纵时,孩子也培养不出责任感。孩子的责任感只有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中,有机会去学习具备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社会和人生技能时,才能培养出来。
必须要强调的是,停止惩罚并不意味着允许孩子为所欲为。我们需要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去体验与其享受到的特权直接相关的责任。否则,孩子就会成为只会依赖和接受的人,认为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唯一方法就是操控别人为自己服务。有些孩子会认为“他们不照顾我就是不爱我”。还有些孩子则因为做任何事都会招来羞辱和痛苦,而认定自己不该再努力。最悲哀的是,孩子们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过能感到自己很能干的锻炼机会,而产生了“我不够好”的信念。这些孩子会将大量的精力用在反叛或逃避行为上。
2、 “严厉型”管教的问题在于,不良行为虽然一遭到惩罚就会立即停止,但不久就会再次出现,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
尽管在第一次使用正面管教方法时,孩子的不良行为或许会加剧,但是,你会注意到,在孩子再次出现不良行为之前,会有一段平缓期。当一个孩子体验到自己的操纵策略不起作用之后,他可能会再次试探——只是为了确认一下是否真的不管用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使用正面管教方法,孩子的不良行为的强度将会逐渐减弱,不良行为再次出现之前的平缓期也将会越来越长。
当我们注意维护孩子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时,孩子很快就会明白,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会激励他们在保持自尊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一旦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会理解孩子的不良行为的短暂加剧与严厉型管教所带来的无休止的权力之争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
3、 当父母和老师们就孩子的错误传达给孩子的是负面讯息时,他们常常是好意。他们是在试图激励孩子“为了自己好”而做得更好些。他们没有花时间考虑他们的方式所造成的长期效果。有那么多的养育方法和教育方法是建立在“让孩子害怕”之上的。成年人担心,如果他们不“使”孩子做得更好,他们就没有尽职。太多的人担心邻居会怎么想,而不是孩子能从中学到什么。另外一些人担心如果不让孩子充满恐惧和羞辱,孩子就永远不会做得更好。大多数的担心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还能怎么办——并且担心如果他们不让孩子遭到责难、羞辱和痛苦,就是在骄纵孩子。大人往往会以对孩子更多的控制来掩饰自己的担心。
当我们把犯错误看作一个学习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如果我们把犯错误看成一件坏事,我们会倾向于觉得自己无能,感到灰心,并且可能会为自己辩解、推脱、轻下判断或者好批评——既对别人又对自己。另一方面,当把犯错误看作是一个学习机会的时候,承认错误就好像变成了一次让人兴奋的探索,“我想知道我能从中学到些什么”。
4、人们可能会觉得来自同一个家庭的孩子应该比出生顺序相同的孩子有更多的相似之处,因为这好像更符合逻辑;但事实恰恰相反。同一个家庭里的孩子往往会截然不同,尽管他们有相同的父母、相同的家庭、相同的邻居。当然,同一个家庭中的各个孩子所处的环境不可能完全相同;但是,造成孩子各不相同主要的原因,是每个孩子对自己所感觉到的环境做出的不同解释。大多数解释都是以孩子们如何把自己和其他兄弟姐妹进行比较为基础的。
了解出生顺序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孩子贴标签并把孩子往模子里套。它只是为了帮助我们增加对自己以及孩子的认识和理解,使我们和孩子的互动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