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说她和她的好朋友曾玉莲通了视频电话,知道她的同学生病了,要去看她。
恰好我休息,陪同妈妈前往
妈妈叫黄峻中,据说是当年在李宗仁部下当学生军的外公,在崇山峻岭中接到妈妈出生的消息,故得此名。
妈妈在今年83岁,她的同学比她大两岁,那就85岁了。
妈妈是十万大山的孩子,小时候家境不错,外婆鼓励她读书,到了十几岁,当地没有中学,只能到临县海渊上初中。
当时交通不便,只有走路前往,因地处山区,而十万大山就因一座山接一座山而得名,因此她要和同学翻山越岭前往,当时读书的女生不多,为了安全和方便,她把头发剪成寸头,穿着中山装,女扮男装,和同学一起走几天的路到学校,那时侯的山林茂密,偶尔还会碰到老虎。
到学校报了到,在女生宿舍名册中找不到名字,欲要与老师一核查,老师正在找一个叫黄峻中的男生,没想真人是女生,一场误会,被正在帮忙接待的曾阿姨送到了宿舍。
自此,妈妈和曾玉莲阿姨成了同舍好友,阿姨比妈妈大两岁,却像母亲一样照顾小时候的妈妈,两个人同睡一张床,每次睡觉阿姨都要帮妈妈掖好被子才睡,半夜还要看妈妈是否把被子蹬了。
由于阿姨小学阶段家境不好,白天帮家里做事,晚上才能读夜校,基础比较薄弱,妈妈和阿姨做同桌,方便时常辅导阿姨,有时候妈妈把作业给阿姨看,阿姨坚决要求搞清楚自己做。
阿姨是本地人,假期里总邀请妈妈到她们家做客,如果哪一星期没到,阿姨家里人就想念了,妈妈宛如她们家的孩子。
在这种互相互爱的成长中,她们双双毕业了,并选择了不同学科的专科学习,阿姨在卫校,妈妈在师范,恰巧的是,在南宁,这两个学校就隔着一层篱笆,她们的友谊又在后来的时光中延续。
在后来的时光里,她们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友情,在那段历史中,她们也因出身被批斗,被下放农村改造,在最艰苦的地方自我生存,但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她们都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在爱与勇气中走过几十年。
前几个月,妈妈通过微信录了一段录像发给阿姨,却一直没有得到回音,几个月后,阿姨通过微信告知妈妈,她得了一场大病,卧病在床四个月,吃喝不进,孩子把她接到南宁进行照料与修养,得知这一消息,妈妈迫不及待的前去看望。
见了面,两位老人都非常开心,阿姨因病脚无力,走动不便,她坐在轮椅上,精神很好,阿姨气色不错,她们诉说着彼此的思念,并回忆同学阶段的点点滴滴,她们一边笑一边说,互相打趣,仿佛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的年代。
看着这段跨世纪的友谊,看到这两位充满快乐的老人,虽都已跨过80,她们的坚强和乐观感染着我们每一位,人生不同阶段不同境遇,都有不同的朋友,真正的友谊是爱的延续,需要相互支持和鼓励,经得起时间考验。
祝福两位老人身体健康,寿比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