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阅读推广人阿甲在《绘本大师》一书的前言里,这样介绍陈志勇:
(他)创作速度很慢,作品不多,但每一本都令人惊叹。
陈志勇的作品有中文版的包括《抵岸》、《蝉》、《夏天守则》、《绯红树》、《内城故事》、《别的国家都没有》和《失物招领》,还有一本他绘制的作品《兔子》。值得一提的是,《绯红树》的译者是余光中,《失物招领》的译者是严歌苓。
陈志勇(Shaun Tan),澳大利亚华裔画家,1974年出生于西澳大利亚珀斯市郊区,父亲是马来西亚华人,母亲为澳大利亚人。1995年,他从西澳大利亚大学毕业毕业,并获得美术和英国文学双学士学位。
陈志勇与Passion Pictures Australia工作室一起改编创作了动画短片“失物招领”,此片于2011年2月获第8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同年3月,他被授予有“诺贝尔儿童文学奖”之称的瑞典林德格伦儿童文学奖,以表彰他对国际儿童文学的贡献。
我觉得陈志勇创作的绘本类型是多元的,有完全依靠画面讲故事的无字绘本,比如《抵岸》;有寥寥几句搭配大幅画面叙事的绘本,比如《绯红树》;有这里小故事辅以插图的绘本,比如《别的国家都没有》。
但无论哪一种,他的绘本都展现了强大的叙事力、想象力、镜头感和情感传递;他用细腻的画面去表达宏大的场景,将幻想融入现实,创造了他独一无二的绘本世界。
陈志勇的绘本不算“好看”的类型,但能带给孩子和大人的是视觉上的冲击、富有哲理的故事,还有多元文化、想象力和治愈力。
以下,介绍他的几本绘本。
01 《蝉》
2019年CBCA图画书奖,入围2019年度澳大利亚总理文学奖短名单.
《蝉》是我看的第一本陈志勇创作的绘本,当时并没有特别喜欢。但后来发现,我会在脑海中不停反复回味绘本中的画面,特别是那张蝉破蛹而出的图。
绘本讲述了一个既现实又魔幻的故事,蝉任劳任怨地在“钢筋水泥”世界打拼17年后,走向摩天大楼的顶端,破蛹而出,飞回到了属于自己的自然森林。
在“钢筋水泥”世界长久浸润的我们,是否还能像“蝉”一样,保有赤子之心?
02 《夏天守则》
澳大利亚童书协会2014年度最佳绘本金奖。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号角图书奖2014年度最佳绘本银奖。
这是一个奇幻的夏天,兄弟间的不同步、矛盾、冲突、争吵,到大打出手,再到和解,最后一起踏上回家的路,翻过那道高高的墙。
我觉得《夏天守则》里的情感是热烈而直接的,正如绘本画面的色彩饱和度一般,给人以直接的冲击,无论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
永远认得回家的路。
Always know the way home.
顺便说一句,这本绘本的印刷很好,你能清楚地看到油画的笔触和那种厚度感。
03 《抵岸》
2006 澳洲图画书最佳设计奖
2006 澳洲奥瑞丽丝奖Aurealis Awards
2006 西澳洲长书奖
2007 IBBY白鸦奖评审特别奖
2007 澳洲童书理事会奖(CBCA)年度图画书 澳洲文学奖
2007 光谱艺术奖(Spe ctrum Art Award)书籍类银奖
2007 APA书籍设计奖
2007 意大利博洛尼亚书展评审特别奖
《抵岸》是无字绘本,有128页,我一口气看完的,仿佛看完了一部长长的电影。我立马发了朋友圈推荐——“这绘本太牛了,从故事到画面、镜头、隐喻和符号”。
这是一本让我产生“跪感”的绘本,它以移民为主题,描绘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平凡故事和细腻情感。
故事讲述了男主角为了给全家寻求更好的未来,离开了自己的家园,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他不得不随时面对困难、适应新环境、改变自己并及接纳不同的文化。
他拥抱亲吻妻女,踏上列车,缓缓松开的手,渐渐远去的列车消失在地平线。
在那艘海上漂泊的邮轮里,他拥有一个小小的房间,每天陪伴他的是全家福的照片。
海上漂泊的日子有多难捱,大概只有这些云会知道。
虽然是“移民”主题,但有些情感是相通的,比如乡愁,比如对家人的思念,比如在新环境新文化下的冲突感;这些都在陈志勇如电影镜头般的画面里,静静流淌而出。
04. 《绯红树》
在新南威尔士州总理图书奖上获得Patricia Wrightson奖项,并在译为法语后获得由国际青少年文学研究中心颁发的le Prix Octogones 2003奖项。
《绯红树》是我觉得陈志勇中文版绘本中,最适合低年龄段孩子阅读的一本,因为它表达的某种坏情绪——孤独、抑郁、不安,而这种情绪是共通的。
孩子的情绪是特别敏感的,但他们往往很难准确表达。我女儿也会对我说,她觉得今天很糟糕,没有一件“好事”;但她很难说出到底是什么原因。也许,我们并不需要知道原因,只需要接受这种情绪,尝试去理解。
《绯红树》通过画面,把很多难以用言语精确表达的情绪展现了出来,能让我们收获一份理解和认同,也会静等那”亮丽而耀眼“。
可是突然间那东西就在你眼前出现亮丽而又耀眼悄悄地等着but suddenly there it isright in front of you bright and vivid quietly waiting
这本绘本是双语的,中英文部分都非常适合朗读;而且文字的排版是精心设计过的,与画面相融合。
05. 《内城故事》
2020年凯特·格林纳威大奖。
这本应该不算是绘本了,应该是故事和插图的组合,但画面真的很震撼。对这本书的遗憾在于,我觉得陈志勇的画值得用更好的纸张和更大的开本去印刷,去展现其中的细节和笔触。
书里有25篇故事,其中有住在摩天大楼第八十七层的鳄鱼,有在午餐时间漫天飞舞的蝴蝶,有沿着高速公路、屋顶和立交桥奔跑的马;还有狗、蜗牛、鲨鱼、猫·等等;最后是“人”的故事。陈志勇以他独特的方式,讨论着现代背景下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冲突。
陈志勇在获奖感言里说:“希望能够通过《内城故事》与年轻的读者们开展一场大型的对话,思考关于我们与这个星球的关系,要知道孩子们对于未来的想象早已开始了。”
06 《兔子》
《兔子》是我看的第四本陈志勇的绘本,这本的作者是约翰·马斯坦,而陈志勇负责绘制。这是一本警示性非常强的绘本,有很强的政治或哲学象征。
“温顺”的兔子们从海上来,慢慢遍布整个大陆,占领大陆。
它们的数量不多。有些还很友好。
更多的兔子来了……
我们听不到它们的语言。
更多的兔子不断到来。有时候,我们和它们之间会开战。
我们打输了。
它们啃食我们的草原,……还偷走我们的孩子。
……
07 《小小的事》
《小小的事》不是陈志勇的作品,但他为这本绘本写了序,还做了一些原画的修补。因为书的原作者——梅尔·特里贡宁在《小小的事》即将完成时,因抑郁症选择了自杀。
书绘本是黑白画风,没有旁白和对话。故事也和抑郁症有关系,描述了一个成绩不好、没有朋友、无法融入集体的小男孩的内心世界。绘本里,小男孩的伤心、落寞、痛苦、挣扎都跃然纸上。
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伤口”,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不要忽视了孩子们的"伤口",这些“伤口”如果没有被治愈、抚平,可能会跟着他一辈子。
陈志勇的绘本是特殊的存在,他关心弱视群体,关心那些消极的情绪;他讨论人与自然的冲突,讨论文化冲突。他的绘本不是“快乐”的绘本,但引着你多想一点,再深入想一点;他的绘本不是“容易读”的绘本,但会为你打开另一个世界。
最后想以陈志勇在某次采访中的话结尾:
“我期望着这样一种吸引力,比认出来,或者甚至是理解,再深一点——对事物的奇异特质的着迷。我想在这方面孩子们比很多成人更聪明,因为后者的各种狭隘期待已成负担。也许是孩子们并不那么忙着去找寻“含义”。
他的个人网站:www.shaunt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