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电影是小说改编,但小说本身并不轰动,倒是电影让小说名声大噪。 《英国病人》是一部从小说改编的电影。不过看小说远没有看电影来得有趣。第一次知道《英国病人》这部电影是在大学。上铺的姐妹天天叨叨《英国病人》真是太好看了,男主角太迷人了。“你说好看,这电影讲的是个啥故事呢?”有一天我很好奇地问。“这个很难说,这部电影有好几条线,而且都是采用倒叙手法。我要是把情节顺着说,就没意思了。”我心里更疑惑了,这到底是部什么样令人着迷的电影。
二战时的北非、谍影重重,一群欧洲的探险家,他们对古代历史的兴趣更甚于现代史,他们关注的是人类的历史,而非哪一个种族的历史,因此他们之间没有国界。一个外表木讷,却知识广博的探险家,还是匈牙利的贵族,为了爱情,可以不顾各国正在开战的背景,出卖了有价值的情报,只是为了换得与爱人相聚。电影拍摄手法上,一直采用倒叙的方式。每当已经烧得不成人形的“英国病人”听到一些声音,便会令他回到沉睡的记忆中。这种手法非常的动人。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听到一首曲子、一段话便陷入沉思,那些遥远的过去突然又鲜活呈现,变成与现在相互平行的空间,让你分不清什么是过去,什么是现在,什么是记忆中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人的记忆是最具欺骗性的,同一件事,两个当事人的回忆可能截然不同,而那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也被记忆移花接木般地重新编排,以便让情绪更加浓烈。这种状态总是让人迷醉。 我在大学里参加过一次电影原声的配音比赛,我们就选了《英国病人》当中的一段。说的是探险队深陷沙漠,路遇沙尘暴,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开始发生微妙的转变。这个片段中男女主人公说的句子都非常短,但非常难配。来回重复了几十遍,还是非常难找准演员的情绪。
后来又多次看了整部电影。才发现电影里面的台词安排得非常精妙,可谓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 有一次,当女主人公(K)问男主人公(A)“……可以吗?”A说“Yes,absolutely”,K说“Yes is a comfort, Absolutely is not。”在剧的结尾,女主人公受伤躺在山洞了,男的也说了“Absolutely”,表示他誓将女主人公救出的决心,但如果联想到前面的对话,Absolutely也许意味着“根本不行”。 当他们的车子几乎被沙尘暴掩埋,他们从车子中出来,A跑去救另外一车的人,A一边挖沙子一边说,沙漠中有种植物富含水分,只要找到这种植物,挖出它的心(cut its heart)就可以吃到水,而第二天,这种植物会自动复原(in the morning it was full again)。在紧迫之中K说了一句“Find this plant, cut its heart”。当他们爱得缠绵痛苦的时候A说,Every night I cut out my heart, but in the morning it was full again. 这句话正与前面的对话呼应。而K是否真的要cut his heart呢? K是有夫之妇,也是探险队唯一的女性。探险队晚上的一个娱乐项目就是转酒瓶子,转到谁,谁就表演个节目。转到K的时候,K讲了一个希罗多德所写的《历史》中的一个故事。故事讲一个男子偷看了皇后的裸体,不得不杀死国王,随后他娶了皇后,并成为那个国家的王。这故事与后来A跟K偷情被丈夫发现,丈夫报复未遂而自己身死的情节何其吻合。可见,从他们四目相对的那个刹那,已经昭示了他们的爱情是一个悲剧了。而勾起A这段回忆的又正是女护士在为已经垂死的A读《历史》这本书。同样的一个女性的声音,令时空重叠。 还有一段,是他们遭遇沙尘暴被困车里的时候,A用他磁性的嗓音开始讲起风的故事(Let me tell you the stories of the wind),这段当然也是来自The Histories 这本书。根据《历史》记载,有各种各样的风,红色的如血一样的,黑色如黑武士一样的,各种风有各自的传奇。而K最后在山洞中死去时留下的遗言里就说道“I know you'll come and carry me out into the palace of winds.”最后,A真的来了,抱起K,在沙漠的岩壁间行走,真的是走在风之宫殿。A表情扭曲,似乎经历着极大的痛苦,却又欲哭无泪,伴着带有阿拉伯风格的曲调,令人感到无限地悲恸。这段表演极具张力,没有语言,演员表情不能太夸张,镜头缓缓拉开,伴着悲怆而宏大的音乐,飞机起飞。当大幕徐徐拉上,我们才真正明白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