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学园每周六早上会有一堂大课,这一年多以来我几乎每周都听,课程的质量相当高,上周许倬云老老先生又来讲了一堂课《我的人生原则》。许倬云先生已经92岁高龄,身患残疾,现居美国匹兹堡,是著名历史学家,学贯中西,著作等身,关于他的成就和生平在某乎和某度上有非常多的介绍,今天学习课程有两大收获。
1.心旷神怡的解读。许先生说看到现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很多纠纷冲突,心生悲悯痛苦。先父在1932年无锡瘟疫期间,失去了几位家人的痛苦之时,到一所寺庙,写了这四个字,近期被友人找到发给了许先生。
他的父亲的教诲“人生在世,心旷,才能神怡。
心宽:受得了忧伤,担得起喜悦,受得了困难,也能盼望一切好转。是为豁达。
神怡:好好做人,尽心为之,不要被忧伤悲苦压倒。
世界如此忧苦,不能让你放开,离开,离不开就要好好做人,尽心为之。。。。。。。我就决定有勇气过完余年。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忍不住流泪了,不知是为许先生的大爱而感动,还是为他在痛苦之中仍然坚守而感动。
听到他说一半在现在,一半与古人在一起的时候,忽然就觉察到他应该是开悟之人,领悟了世间法和大智慧。
领悟到东坡先生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无论人生道路有多么曲折困苦,穷途末路时,仍然能够发现与大自然的连接,叫你安心,可以活得通透豁达,突破小我。
2.中国和美国人文的差异。
中美人文的比较过程中,许先生的观点,中国人是群体的,美国人是个体的。
我在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的来访者的问题,都是过度在意社会的评价和他人的感受,而忽略了自我;《被讨厌的勇气》告诉大家要把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分开,这就是典型的美国人的思维框架和逻辑。
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摒弃我们群体的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是要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自我的追求不能忽略我们东方的思维框架和社会环境,一搞不好就成了个人英雄主义。
这个部分没有答案,最难拿捏的就是中间的尺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