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问客从哪里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小时候背诵的《回乡偶书》,如今读来,才能真正理解诗人内心的苦涩,不得不感慨,教育是有滞后性的,有一天变成了一个回旋镖,正中眉心。

    每年春节,我们都会回我俩各自的老家,分别去呆上几天。车子缓缓驶进家门口的胡同,几个小孩儿正扎堆放鞭炮,噼里啪啦的声响,点燃了过年的氛围,他们嬉笑奔跑的模样,像极了曾经的我们。看见我们的车,孩子们睁着大大的眼睛,满是好奇与懵懂。我想我们应该是他们眼里的“陌生人”。可是这条胡同分明是我们长大的地方啊。

  回家的日子有些无聊,每天无非就是遛遛狗,逗逗猫,晒晒太阳,磕嗑瓜子,啃啃甘蔗,幸好我们有个娃,但是分明记得我们小时候很本不懂什么是“无聊”,每天都很快乐,那时候没有手机,电视都是几寸黑白的。

    在村里的日子,过的很悠闲,不需要定闹钟,不需要接电话,夜里早早地钻进厚厚的被窝,手脚都冻的不敢露出来,就像小时候一样。

  听着窗外偶尔传来的鞭炮声,思绪渐渐飘远。小时候,总盼着长大,离开这个小小的村子,去外面的世界闯荡。如今,在外面的世界历经风雨,才发现,最温暖的还是家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