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为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1989年,我国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将农历九月九日定为中国老人节。《西京杂记》有云:“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阖家团圆、祈福祈寿,这大概是重阳最质朴的模样。
敬老感恩,在重阳佳节文化价值中体现最为浓厚。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越是重视祭祀的节日,越是有着“孝”“敬”文化的位置。在中华传统价值体系里,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推而广之,在“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传统人伦逻辑里,长辈当然是值得尊敬并感恩的。一个人所受恩惠莫重于父母——羊跪乳、鸦反哺,从千百年前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到千百年后的“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今时今日,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在重阳文化加持之下,有了与时俱进的发展与传承。
重阳适逢国庆,疫情防控之下,2022年的重阳很难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正好有时间陪陪父母。远在千里之外的妈妈只能视频唠唠家常。老妈从千年黑万年白的过往聊到现在,把我们兄弟姐妹又聊了个遍,她希望我们每一个小家一直这么和和美美过下去,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要为善,为自己积德。又给我强调她走后一定不能哭,别让她走的有牵挂。我的老妈呀!前话刚说完自己还没觉得老呢,后话就安排上后事了!妈妈跟我聊了快二小时,人家好干脆,挂电话前给我来了一句:“自己接济自己,你们好了我就安心了,我说完了,挂电话吧!”老妈87岁了,我不知道活到她这岁数可否有她的魄力,人家还养着鸡、兔子,还种着小菜园,那精神头我似乎比不上!婆婆听着我和妈妈唠嗑,一个人呵呵笑个不停。回过头来跟婆婆坐床上,俺娘俩又东南西北不着调的嗨聊起来。反正也没地儿去,婆婆又不能走远路,既爬不了山又踏不了秋,陪她聊天也挺美的。
紧着抽空去老爸那看了看,精神还不错,就这记性越来越不好。目前为止,还没忘记我。今天爸爸话挺多,跟我说,他还有个妈妈呢,他看见妈妈坐在大门口笑呵呵地瞅着他。我看到爸爸有些黯淡的眼神里说到妈妈时泛起了神采。奶奶已经过世二十多年了,那也挡不住87岁爸爸心中那份对母亲的思念。听爸爸讲话是没多少逻辑的,一忽这,一忽那,很多都是他小时候和年轻时候的事和人。我就坐他对面看着他,听他讲他的从前。看着爸爸,我有种想哭的冲动,他的孤独我又懂多少!停下聊天,爸爸颤颤巍巍的拾掇茶几上的水果,一个一个从这边袋子里捡到那边袋子,再小心翼翼系好口,准备让我走的时候拿上。
老了,父母都老了,可是再老,哪怕老的认不得你,他们心里都记着我们!我们无论多大了,在他们心里都是孩子!而做子女的我们似乎能为他们做的事太少太少了,哪怕是陪伴都不够。
不知道9月份上映的《妈妈》大家可有看,影片让人不得不直视“如何老去”的问题。我仿若看到了自己老去的样子,终究挡不住老去的那一天,所以九九重阳不应该只是一年一次才会有的一个节日,希望我们把每一天都当成重阳节来过。珍惜每一个清醒的日子,多多善待陪伴我们的父母,别让时光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