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铭悦
打开无锡一中家教视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习主席关于教育的讲话“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教育,人们说到它,总想着学校,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高中。好似大多数需要学校来给予多些。殊不知,孩子呱呱落地,我们拥入怀中的那刻起,我们就已经成了她的第一所学校。
“百年树木,十年树人”这句经典的教育名言,落实到家庭教育中,点滴汇集。引导孩子并陪着她养成些小习惯。
习惯陪着她,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社会中,继续独立前行。
写字-----从写名字引向字如其人
幼儿园是启蒙时期,身为母亲,给她啥呢?写字,从孩子的名字开始。买些简单的横竖笔画练字本,抓着女儿的手,告诉她怎么拿笔。抓着她的手写横竖笔画。妈妈写一遍,她写一遍。在圈圈勾勾的日常中,鼓励着修改着。一遍一遍的示范着,一遍一遍的练笔。
幼儿园时期的寒暑假,练字成了小朋友日常作业部分。妈妈下班回到家,女儿把当天写的笔画拿给妈妈看。妈妈在当天的笔画练习册页面中,勾出些写得好的字。标个五角星,写个大大的评语,顺便抱一抱站在身边看妈妈勾勾画画的女儿。
“这几个字,写的真好,跟字帖上一模一样。丫头,你真棒。“
从启蒙开始,到慢慢展开。日积月累,女儿会写她的名字。再往后,女儿能写好她的名字。初中开始,女儿与妈妈把写字,当成我们互相切磋的方式。节日里的仪式感,女儿自制贺卡,在上面写上一段。母女俩看着白纸黑字,从字迹到内容,多了相互点评的源泉。
高三的有一天,女儿将衡水字体带给妈妈欣赏。自己也向它看齐,去重新练起衡水字体。
“孩子,衡水字体齐刷刷的看着教人舒心,确实是高考容易得高分的亮点。然而我们现在已经是高三了,不必花太多时间去颠覆自己的字,妈妈认为你坚持现有的风格就已经很好了。”
有一天,女儿写的字,让身为妈妈的我,带着欣赏去看。
然后从心而发 “这孩子的字,有她的样子,挺好”。
乐趣兴趣----源于一首曲,练成一技随身
探索孩子的兴趣爱好,是父母在孩子幼儿期非常想做的事情。也是源于对女儿兴趣爱好的探索,幼儿园接触了舞蹈,发现这孩子有一种不怕吃苦的韧劲。小学继续报学了拉丁舞,同样看到她练习时,韧劲十足。基于没人接送的现实问题,中断了四年的舞蹈学习。靠近家的地方,传来和声学校弹古筝的声音。女儿尚小,不知道那是啥。妈妈给她听了古筝名曲《高山流水》。
“丫头,好听吗?妈妈特别喜欢这首曲子。我们学个古筝吧,等你学会了弹给妈妈听,好吗?”
“嗯”
学古筝是个零起点到慢慢学开的过程。开始学古筝时,女儿认识的字,根本没法看懂古筝课本内容。妈妈陪她坐在古筝课上,一点一点的勾画出第一节课,第二节课到第二十节课。老师讲的内容,写好每节课布置练习作业。课下母女俩研究研究,练习戴指甲,按弦还有练谱。
小学阶段,寒暑假时间。孩子与妈妈日复一日的沉静在古筝练习中。
有一天,女儿学会了弹《高山流水》。 妈妈坐在她的后面,静静的听她弹。
《高山流水》----在女儿手中,演奏出另外一种味道。
陪伴是啥呢?日常相伴,约定后同时打开启点,然后陪着她一直去坚持。 古筝考级,八年经历。寒暑交接,女儿需要把应考的两首曲子,背熟练熟。需要妈妈陪着上课,陪着练习,陪着应对考级时的紧张,也鼓励着欣赏着她在表演台上,绽放的瞬间。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学习压力,生活压力考验冲击着我们。乐器上面的一技之长,带给孩子啥呢? 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弹古筝来调节情绪,也懂得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付出。这该是古筝学习经历,带给孩子的礼物。而这一技之长,伴随她岁月悠悠,除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外,自娱自乐的熏陶。
“今天,我把周杰伦的新歌《发如雪》,用古筝弹了一遍。妈妈,你来听听”。
体育锻炼----父母的言传身教
父亲是女儿身体素质锻炼路上最好的老师。女儿游泳的启蒙老师是孩子爸爸,打从小学开始爸爸带着她,去体育中心从蛙泳开始学起。一年级,爸爸教会女儿学会轮滑。再过些时候,爸爸带着女儿学骑车,鼓励着她一步一步的骑,一点一点的去做。女儿青春期时,打羽毛球成了我们三个人互动的运动方式。
这些体育运动中,爸爸教着女儿,重复的陪着女儿练习。 中年之际,父母学会了用慢跑的方式,锻炼身体。参加无锡马拉松,也参加其他的跑步活动。把每次参加完活动地奖牌,拿回来跟女儿分享喜悦。看着新奇的奖牌,看着墙上挂满的历次活动的奖牌。女儿也加入了跑步的行列,穿上跑步的行装,跟着父母的步伐。自己日常锻炼着,通过KEEP APP研究着拉伸动作,用她学会的动作反过来教着父母。
积极参加学校运动会,跟父母分享一些运动会上的趣事。锻炼习惯成了一个内在的意识,女儿知道了身体管理。从耳濡目染来,从模仿着开始,到喜欢,再到习惯。她看到了父母的变化,也自主选择着自我身体健康的管理。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些时候,运动习惯是养成好体质的前提,是陪伴她一生最好的礼物。
出行工具-----自主选择小习惯
进入高中后,父母看着孩子有了自己的风格。也有一些无法自主决定的事情,身为母亲希望她能有自主选择的习惯。
恰巧家里遇到些事情,父母没法像从前那样呵护备置,妈妈跟女儿商量。“自己学着开电动车上学“
女儿看着实际情况,接受这个改变。一起选车,开始学习驾驭电动车。天气暖和,我们把电动车买回家。为了第二天顺溜的开它上学。女儿晚上准备先演练一遍,妈妈以试坐者陪坐在电动车后面。
看着她怯场的开始,两手撑不住车龙头的晃荡。一路鼓励,一路看着,让她大胆去尝试。
半年后女儿熟练掌控了开电动车,突破了父母的不放心,熟悉了交通规则。天气渐冷后,根据实际情况,女儿自己酌情选择出行工具。
高三阶段时间有限的事实,从实际情况出发。女儿会从公交车,电动车,自驾车,打车软件打车,几个不同的途径,选择当天上学的出行工具。经过一段实践历练后,妈妈看到了她选择出行工具的从容。放手支持并相信她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高考的路上,父母除了希望孩子取得优秀的成绩外,更关注她有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清晰的兴趣意向。
妈妈将工作中,生活中认识到的人,罗列些有趣的典型。塑造成榜样把他们的经历,处事方法,开拓的思路,说给孩子听。讲讲妈妈看到的闪光点。综合着关于未来,职业素养等等,跟孩子做着这些思想的碰撞。
奋斗的故事,奋斗的经历,还有些特别的方法。
大多时候,考试成绩是一回事。作为妈妈我更看重,孩子一路养成的小习惯。看她是不是继续保持着这些习惯。鼓励着她继续与习惯同行,也有惊讶着赞赏她坚持习惯后的改变。
引导她看清自己兴趣方向,然后像身边的榜样那样,为自己内心的喜欢坚持付出。即使偶有迷茫,又或遇到些小插曲。开导她从多方面去看,坚信自己的珍贵,遵循本心勇敢去为做自己而坚持努力。
悦,陪你长大,是一个个小习惯养成的过程。妈妈希望这些小习惯,陪着你风雨无阻,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