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唐纳德·霍夫曼教授,全球知名的认知科学家,他所研究的“认知界面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佛家所言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大脑开发的程度,很多文章都有论述,比较常见的说法是“大脑的利用效率还不足大脑能力的10%”,这还算客气的。以大脑作为记忆体的能力来看,大脑可以储存高达5亿本书,相当于拥有2000万册中国国家图书馆所有藏书的25倍。电影《超体》,用快进的方式,让我们了解到大脑全面开发的恐怖,等等。在国内很长一段时间,这些以“大脑潜能的开发利用”的话语,成为很多成功培训课程中激励学员的手段。当然,有成功的案例,但也有的是陷入一种自我成就催眠中而无力自拔。这种状态,就是一种不适合其本人能力的“识”,占据了他的大脑,成为主意识,而外歪曲了他的正常世界。所以选择适合的、符合正能量的知识,对一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意识”,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禁区,如果能把“意识”的问题解决,就能解决宇宙起源的问题,这是中国基因专家尹烨在“圆桌派”节目中的说法,也说明了目前尖端科学研究的方向和期望。霍夫曼教授和他的团队,在进行了大量数学模型和心理学实验研究之后,目的是为了探索“意识是什么”的研究课题,从而提出了“认知界面理论”。这个理论的基本结论是,人类是感知不到真实的宇宙的。大概的意思是说,人类所有的感知来源于一种认知媒介,或者是显示屏幕,或者象是一个玻璃界面;人被隔绝在真实世界之外,在真实世界和人的感知之间,有一道屏障,这是人类的感知界面,是人类集体意识的投射,人们只是通过对界面的感知,不断通过打破自己以往的判断来不断定义自己的感知。说起来,很绕,但事实如此。我们所有的认知,都来源与过往的知识和经验,新的技术和仪器也是建立在已有的科技成果上,新的发现不过是否定过往的认知,或者论证某种理论假设。发现了,欢呼,但马上又陷入质疑;再发现,再欢呼,再质疑;所以,你不禁会问,这种进步究竟为了什么?似乎有点像昨天所谈及的“知”和“识”不断地相互取代的过程。正是这种认知迭代,世界、宇宙的定义也是在不断迭代,那么哪一次的迭代是代表真实意义的世界和宇宙呢?
为了不出现这样的逻辑自我否定死循环的麻烦,大脑就模拟出一种认知界面,隔绝了人类不断发现新事物的可能,目的是减低真实认知的迭代频率,否则真实的无时无刻认知会把人类直接逼疯,导致物种灭绝。所以,“一切相皆是虚相”,这是一种手段,也是人的认知真理,是人类自我保护,自我催眠的手段。这也是一种“识”,如果能破,那并不能保证你会不会象正常人一样生活!所以,知识太多了,不见得是好事!快乐来源于不知道,就是没事偷着乐,傻乐!大智若愚,知足常乐,华夏古人,早就明白了。
所以,科学有可能就是魔鬼,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那可能就是世界末日了。
20231128